編著:李適軒(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尼羅河為世界最長的河流之一,孕育了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及埃及古文明。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2018年的水資源匱乏評估顯示,河川最南發源地盧安達 (Rwanda) 至埃及地中海出海口沿途11國幾乎皆處於極度缺水 (critical water stress) 的情況。
供給與需求分析
尼羅河水源主要來自上游白色尼羅河 (White Nile) 及藍色尼羅河 (Blue Nile) 兩大支流,而幾乎所有的水源皆是透過雨水分別降至烏干達一帶的維多利亞湖Equatorial Lake Plateau與衣索比亞高原 (Ethiopian Highlands)。由於氣候及地形因素,以上主要水源地區每年平均可以獲得1000mm 以上的降水量,並且絕大部分雨量降於夏季。隨著河流往北,降水量大幅減少,直到埃及時僅存20mm的年降水量。由此可知,尼羅河大部分的水是透過南端水源地的巨大湖泊 (Lake Victoria) 以及鄰近範圍的降雨而來,往北的地表或地下徑流愈加稀少,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流量差異。
根據統計,人們取自尼羅河的水量有85% 用於農業灌溉,僅有15% 使用於民生及工業。隨著尼羅河流域各國使用大量河水進行灌溉,實際上流至地中海的水量十分稀少,更因為海水倒灌導致三角洲大量農田受到威脅,當地居民的用水與生計也連帶受到影響。
圖一:尼羅河與河水灌溉的農田
(圖片來源:UN News: UN project seeks to make use of Nile’s resources to fend off poverty and hunger)
集水區變遷分析
科學家預計未來東非地區將因氣候變遷而面臨更頻繁的暴雨及洪水,降水量有可能會提高,但氣溫的升高同時也會導致河水及湖水蒸發速度加快。極端氣候的來臨,同樣可能帶來大旱,使得尼羅河季節性以及多年間的水量供給極度不均衡,是流域國家必須共同調適與應對的問題。
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估計在尼羅河流域所有國家的總灌溉面積上限為800萬英畝,但目前國外投資者已在埃及、衣索比亞、蘇丹及烏干達等國租用大量土地,若這些土地全部投入耕作,總灌溉面積將達到1400萬英畝,遠超過安全的灌溉量。
另外,衣索比亞大壩 (Great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 GERD) 等大型水利建設可能會完全顛覆此地區的水資源分配,若管理不當可能造成下游國家的水源愈加匱乏以及地緣政治動盪。據目前人口成長趨勢推估,2050年時尼羅河流域的人口將會成長超過1.5倍,加上氣候變遷及農業發展影響,人均用水量可能降為目前的一半,屆時數億人口將會面臨水源短缺的窘境。
總體而言,尼羅河最大的威脅是農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灌溉用水已經導致民生用水匱乏,而未來將更加嚴重。尼羅河是橫跨多國的河流,水資源管理屬於錯綜複雜的國際議題。同時,非洲國家處於快速成展階段,經濟發展為國家首要目標,水資源合理使用及分配的國際談判十分具有挑戰性。雖然如此,在氣候及社會變遷的現況下,共同維護尼羅河寶貴的水資源仍應是流域11個國家的共同願景與責任,才能確保廣大北非與東非人民的基本權利以及國家的永續。
參考資料:
United Nations FAO. 1997. Irrigation potential in Africa: A basin approach. FAO Land and Water Bulletin 4.
GRAIN. 2012. Squeezing Africa Dry: Behind every land grab is a water grab.
Haseen Khan. 2011.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for Nile Rive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PCBEE vol.8
AFP France 24. 2022. Nile is in mortal danger, from its source to the se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