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梅立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從智人出現開始,大約花了30萬年的時間,我們才有1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那是在1804年左右,嗎啡被發現的那一年,海地宣佈從法國獨立,貝多芬在維也納首次演奏了他的第三交響曲。然而在達到70億人之後僅僅12年內全球人口增加了10億人,聯合國也宣佈11月15日為「八十億日」。
由於醫療和衛生設施的改善,疾病流行率降低,人類壽命變得更長;化肥和灌溉系統提高了作物產量,糧食安全改善,因此許多國家出生的兒童越來越多,而兒童死亡率則越來越低。不過污染和過度捕撈正在使海洋枯竭;因為森林和其他荒地被開發,野生動物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燃燒化石燃料而導致的氣候變遷正迅速成為歷史上對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以及水資源的最大威脅。
全球正在形成不同型態的人口變化:最快在今年,中國將不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為印度終於超過了它。在1970年代,中國的出生率就下降了一半;疫情爆發以來,生育率越降越低,2020年出生的兒童比2015年減少了45%,中國的出生率現在甚至遠低於美國;勞動人口也一直在減少,根據《自然》期刊的一份報告,接下來該國60歲以上的人可能會達到3億。
圖一:中國與印度人口總量比較圖
(圖片來源:The Population Race: A 300-Year Look at China vs. India, Gapminder (v6); UN (2022); HYDE (v3.2))
另一方面,在整個撒赫爾地區人口正在迅速增長。奈及利亞的年齡中位數僅為17歲,不到中國的一半。那裡的出生率也在下降,但仍比中國高20倍。不過該國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每日收入低於1.90 美元)中,這一數字高於包括印度在內的任何其他國家。據估計,該國人口目前為2.16億,但到本世紀末可能會翻兩倍。到那時,它的人口可能比擁有土地10倍的中國還多。
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尤其是女童的教育。十年前,研究人員確定,到本世紀中葉,增加受教育機會可以使全球人口增長減緩10億。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擴大這些教育機會的程度和速度是決定我們中有多少人在接近2100年時將生活在地球上的關鍵。
專家們大多同意到本世紀中葉,人口將超過90億。在那之後,預測差異很大:從全球人口可能會膨脹到約104億、97億的峰值但將降至90或88億等等都有,主要考量因素包含生育率、兒童和嬰兒死亡率與氣候變遷,尤其是取決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及帶來的影響。極端高溫可能使中東、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區無法居住;風暴可能會使糧食安全惡化;在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人們又該如何應對海平面上升?
圖二:全球人口總數預測圖
(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氣候變化和政治也可能影響國家之間的移民。美國和西歐的人口主要由移民維持,但它已成為一個移居熱點;其他人口減少的國家,如日本,更不願意歡迎移民;近年來的歐洲難民問題和烏俄戰爭的移民,亦成為歐洲各國的問題。然而,人口繁榮和下降之間的不平衡,加上氣候變遷,幾乎肯定會加劇幾乎所有地方的移民壓力。
----
參考資料:
Earth now has 8 billion people—and counting.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now reached 8 billion
Global population hits 8 billion as growth poses more challenges for the plane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