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立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都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兩河流域地區的城邦,在工業革命後,都市化的現象也由英國向世界各國擴張,直到現代,全球都市化程度已超過50%,居住人口數達1000萬以上的巨型城市(megacity)也一座座興起,而城市動物的歷史已不可考: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就開始馴化動物,隨著人類的聚居與聚落的發展,其他生物也逐漸成為城市的居民。

許多地區都有知名的代表城市動物,例如新加坡的水獺、北美洲的黑熊與浣熊等等。其中,新加坡是個很特殊的案例,這座城市人口約有560萬,都市化程度更是達到百分之百,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國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水獺、獼猴、澤巨蜥、果子狸等等生物也是這裡的居民。

圖一:正在警戒的水獺們

圖片來源:Otters are taking over Singapore – The Washington Post

首先要介紹的是水獺。這些可愛的生物被選為2016年新加坡國慶慶典上的國家代表,然而在五十年前的新加坡,由於當地的污染與開發,這些生物遠不如現在常見,近代第一筆水獺的紀錄是在1998年,爾後牠們的族群愈發壯大,牠們的族群目前超過一百隻,主要分布區域位在新加坡各地的水道及公園等地,學者推測因為當局實施河川淨化運動並制定相關法規,水獺才跨越海峽,再次回到這座島嶼。

新加坡的水獺們對於城市生活似乎相當適應:牠們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魚池與遍及整個城市的水道系統;沒有其他大型掠食者會捕食牠們;能靈活運用城市裡的空間作為棲息的巢穴,然而牠們也面臨居住空間不足、路殺、與人類的衝突不斷等等問題,不時也會出現的水獺攻擊人的事件。當地的水獺觀測團體會在牠們的出沒熱點設置路標和說明,又或是邀請其他公民一起集思廣益幫助水獺的方法都是解決水獺要如何在狹窄的土地上與人們共存的解方,但要完成這個目標仍然需要繼續努力。

圖二:Ottercity製作的新加坡的水獺家族分布範圍

圖片來源:Map created by Ottercity showing how Singapore is roughly divided up among various Smooth-coated Otter families (as of March 2020) : singapore (reddit.com)

除了水獺之外,新加坡還有許多動物居住在城市裡,像是害羞的夜行性生物:果子狸,牠們是雜食性生物,通常會吃棕櫚的果實或是昆蟲,但牠們也可能會企圖進入家中,吃著散落在地上的貓糧或狗糧;又或是長尾獼猴,這些棲息在森林地區的靈長類經常會在都市中探索,甚至會闖進家中獲取食物或是搶走你手上的塑膠袋;其他的動物居民還包含常被誤認成鱷魚,會獵捕小水獺的澤巨蜥、比較少見的穿山甲以及當地原生的野豬等等。

圖三:正在覓食的果子狸

圖片來源:https://www.nparks.gov.sg/gardens-parks-and-nature/dos-and-donts/animal-advisories/civets

 

不過在這塊狹小的土地上人們與這些生物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摩擦,而新加坡的快速發展,也讓野生動物受到威脅,其主因是棲地喪失。當局也為此付出許多努力,以維護城市裡各式各樣居民之間的秩序與環境,例如建立自然保留區,保護瀕危物種;綠化整座島嶼,連結城市中的綠帶;成立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制定與執行相關措施。

新加坡,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城市之一,儘管人口密集,仍是個有著多樣生物的城市,然而它的「居民」們之間仍時不時有衝突,棲地破碎、非法交易動物、部分動物數量可能過多等等問題也尚未解決,人們如何與動物共存的確是一大難題。

 

參考資料:

Where Singapore’s wild things are | The Straits Times

水獺出沒咬人事件頻傳,如何與野生動物共處成新加坡人民頭疼的難題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調皮的水獺在新加坡繁衍興盛──牠們如何適應都市生活?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natgeomedia.com)

Wildlife in Singapore – Biodiversity – National Parks Board (NP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