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本文為彰化師範大學「109-1都市計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課程成果摘要)
空間規劃是「引導未來發展(to guide future development)」的專業。從2016年公告實施的全國國土計畫,近期陸續通過的各縣市國土計畫,到預計2025年公告的國土功能分區,都企圖透過制度的轉型,回應並支持據地方適宜性的空間發展策略。彰化是在山與河海相接的地方,台灣海峽畔,分別以濁水溪與大肚溪與雲林及臺中相隔,東邊則倚八卦山山脈與南投為鄰。彰化縣整個行政轄區26個鄉鎮市,共有107,439.60公頃的土地,以及331,364.81公頃的海域[1]。如圖 1所示,彰化縣國土計畫以「國土保育、前瞻建設、土地活化」為規劃核心,將彰化縣定位為「城、鄉並重;農、工並重」之地方,與台中市發展中台灣都會核心,滿足中部製造業發展需求,提供優質居住及生活機能;與南投縣共同利用高鐵、台鐵運輸發展建立觀光門戶,共享八卦山自然遊憩資源;與雲林縣進行農業技術交流、資源互補,以及水域共同治理。

圖 1 中台灣區域發展模式圖 Source: 彰化縣國土計畫

圖 2 彰化縣空間發展構想圖 Source: 彰化縣國土計畫
細細觀察,不難發現有其玄妙之處,如圖 2所示,彰化縣國土計畫的空間發展構想多集中於國道一號以東的地方,對海線沒有太多想像 – 是無為或是無所能為?「都市及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以小組專題的方式,探討彰化海線的環境資源與產業發展,從而確立規劃課題,並以競圖的方式進行地方發展提案,操作流程如圖 3所示。借重授課老師盧沛文副教授在空間規劃與環境治理上的專長,進行從理論到實作的課程演練,在學期結束前對各個鄉鎮的未來發展進行規劃並回應四個問題:1.為什麼是這樣2.發生了什麼事3.為什麼新發展與之無關4.也許可以做什麼。

圖 3 課程操作流程
結果發現,彰化海線的空間發展有其時空脈絡下的複雜性,所包含的產業不只侷限於農漁業,工業、觀光業、能源科技同時存在於各個鄉鎮,看似豐富,但有其矛盾之處,這堂課程所探討的鹿港鎮、線西鄉、福興鄉、芳苑鄉與二林鎮,各有其面對的空間發展課題。對鹿港來說,規劃於彰濱工業區一隅,彰化漁港(興建中)的定位,與北側風電維運港的關係,現有塭仔港的存廢,以及對北彰化漁業發展的影響,都是空間規劃需要面對,卻尚未回應的課題。在幾乎以彰濱工業區為海岸線的線西,養殖漁業與工業之間的界線模糊,環境需求的衝突與產業間的競合尚待釐清。福興鄉,在福寶濕地生態觀光與畜牧業間的角力,以及以芳苑為代表,海線聚落在祖厝,寺廟,漁產,風電與觀光間的拉扯,還有在二林遇到的,各種型態的工業區在招商,維運,在地化與經濟農作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都市計區域規劃理論與實務」從環境感(sense of the environment)到策略發展的練習,建立從地理學出發的規劃養成,察覺並了解空間發展過程中一整串如肉粽般磕磕絆絆的鏈結,畢竟,真實世界並不是由一個專業所構成,更多的理解與對話應該要好好練習。
以下以芸萱所參與的二林小組為案例對課程操作進行說明與成果展示。
二林:稻米,蕎麥,葡萄酒與工廠的家
二林鎮位於南彰化,土地利用以農業為主,農業面積佔全鎮總面積的80%以上,為彰化縣主要農產生產區,近期較重大的投資為中科二林園區與二林精密機械產業園區。從圖 4可知,二林鎮在產業發展上缺乏交通區位優勢,中科二林園區與二林精密機械產業園區皆位於北二林,南二林則以農業為主,且其土地使用為特定農業區。

圖 4 二林鎮基本資料 Source:彰化縣國土計畫
二林鎮的農業脈絡如圖 5所示。二林鎮從日治時期開始栽種稻米,1970年引入「越光米」,克服倒伏問題後,使越光米在二林農業佔有一席之地。二林蕎麥的種植同樣起源於日治時期,過去作為綠肥使用,而後在臺灣區雜糧基金會支助與台中農改場協作助下,於二林鎮農會成立蕎麥推廣中心,1990年代蕎麥一度停止種植,十近年後改良場認為蕎麥為值得發展,鼓勵地方開始重新種植,並推行以蕎麥為主題之活動,例如二林文化祭與蕎麥文化祭等。

圖 5 二林鎮農業發展進程 (葉筱筑、黃筱維彙整)
薏仁與葡萄的種植是1980年代後的事。二林薏仁的種植可追溯至1983年,當時台灣為加入WTO作準備,同時農會正輔導葡萄農轉種植雜糧作物,便成立薏仁產銷班。但因購買人數少,導致產量漸減,直到近年掀起紅薏仁美白風潮,加上農委會的「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種植用水少之雜糧作物,使得紅薏仁逐漸盛行。葡萄產業的發展蓬勃於1979年至1996年,因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與二林鎮農民協定契作,使地方大量栽種葡萄,1996年公賣局停止收購後,地方酒莊轉型為休閒農業,而其他農民藉由農會的輔導下轉種火龍果。後期二林鎮農會為了復興葡萄酒產業,於2005年設立紫晶盃,成為國內唯一的葡萄酒評鑑比賽。
透過文獻梳理,小組內發現,二林的產業發展主要服膺於國家政策。工作團隊而後針對關鍵人物,包含二林鎮公所代表、農會代表、台灣酒窖、金玉湖酒莊及香田國小代表等邀約訪談,並進行現地訪查(圖 6),以釐清地方發展與行動者網絡如圖 7。

圖 6 二林現地訪查 (圖片來源:陳芸萱,黃筱維)
圖 7 地方發展與行動者網絡
透過對地方發展與行動者網絡的盤點,工作團隊進行二林產業發展規劃與願景如圖 8,圖 9。並完成二林空間規劃與地方發展短片如圖 10。透過這門課,讓學生了解在規劃上可以針對不同問題給予解決方案,同時也發現規劃可影響一個地區之未來走向,進而產生可能出現的矛盾。

圖 8 小組提案:二林產業發展目標

圖 9 小組提案:未來土地使用規劃
–
[1] 羅列海域面積依據「區域計畫之直轄市、縣(市)海域管轄範圍」公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