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本文為「觀光地理學之課程:學生期末報告」系列文章)
巫若蘭(現為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學生)
一、前言
人們對於風獅爺的認識,經常包含兩種:其位在金門,金門特有之地方名物,又稱石獅爺、石獅公。而金門的風獅爺主要分作兩類,其一為位在村落邊緣的「村落風獅爺」;其二則為安置於房屋頂上的「屋頂風獅爺」,兩者的功能相同,均有鎮風壓煞、驅邪伏魔的功能(陳炳容,1996)。風獅爺的設立在金門相當普遍、信仰也興盛,主要是由於金門島位處迎風面,長年有遭風沙之害而設立。風獅爺的分佈以金門全島距海較近的中、大型聚落為主,其中又以東北部的海濱最為密集(孔憲法,1990)。根據金門縣觀光旅遊網站,目前金門縣大約有90尊風獅爺分布於金門縣各村落中[1]。
圖一、金門風獅爺約略分布圖 圖/巫若蘭製圖
過去人們相信萬物有靈,農業社會面對大自然無常的災害或恩澤,均將自身生活環境中無法控制的自然現象力量歸因於某一種神祇或動物,故風有風師、雨有雨師、雷有雷公、電有電母。其中風是只能感受,而無法見其形體的自然現象。
華人文化對風神的信仰源流已久,名稱也各有不一,歷代對風神的稱呼有風師、風伯、飛廉、箕星等等,但至漢朝時已將上述四種稱呼視為一物,均指稱有司風能力的風神。但無形的風又如何與「獅」的型體連結,成為華人想像風的樣子?中國本身並沒有獅子,在獅子的概念被引入中國以前,老虎常被認為是百獸之長。《易經》記載中有所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觀。」古人認為老虎能生風,自然也是能鎮風,而「風從虎」這樣的說法如何演變為今日的風獅,則要從獅子的引入說起。
陳炳容(1996)認為從過去的古書記載來看,東漢明帝時便有外國獻獅至中國,且至清康熙年間都仍有獻獅的現象。而獅子在引入中國以後,常被認為是一種兇猛程度遠勝於虎豹豺狼的猛獸。此外,佛教信仰中獅子是一種靈獸、護法的祥物,在佛教信仰傳入中國以後,除了佛教經典中所載有關於獅子為靈獸的書本外,刻有獅子圖案的佛像、繪畫、圖樣等等相繼引入中國,使得獅子開始被賦予特殊的宗教意義。也因此中國本土雖不產獅,卻能在民間生活處處見到與獅子相關的雕塑與藝術。獅子在傳入中國時,本採用「師」字為名,稱作「師子」又因是獸而加上犬字部首作「獅」改稱為「獅子」,而師與獅字讀音相同,最終風神「風師」的形體想像,便在佛教信仰及獅子靈獸概念的引入下而成為「風獅」。
風獅爺的設立,一方面充分展現了傳統華人信仰中,試圖將自然現象神格化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也是過去人們面對自然界喜怒無常的災害,試圖透過空間厭勝物的方式,將生活空間中的「異常」回到「常」的心理安撫作用(謝宗榮,2003)。厭勝物一詞,指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勝過厭惡的人、物或妖魔鬼怪的目的(林志斌,2015)。陳炳容(1996)認為厭勝物與辟邪物並不完全相同,《大辭典》中解釋,辟邪意為:「驅除邪惡凶穢。」風獅爺應該更為接近後者。但多數文獻仍將風獅爺歸類為建築類型的厭勝物,如同金門縣烈嶼鄉的風雞、石敢當、八卦鏡、鎮五營等建築類型厭勝物。
相較於原鄉中國大陸或是台灣本島,金門風獅爺的祭祀都要來得更加興盛,造型上也與原鄉中國大陸的風獅爺更加不同。造型上的變異外,除了與原鄉相仿的屋頂風獅爺,金門也多了守護村落功能的公設風獅爺。風獅爺作為地方信仰的特殊之處,除了金門縣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外,還包括了其順應地方需求所發展出來的特殊樣貌。時至今日,人們祭祀風獅爺,點燃香火,燃燒紙錢或是準備牲禮,拜禱闔家平安;或供上冬瓜條、年甜的湯圓祈求庇佑生育子嗣;或為其裁製一身豔紅謝袍(江亞玉,2010)。可見風獅爺的特性已從空間厭勝物升為物神,可享香火奉祀,地位等同神祇,即地方的守護神(許維民,2006)
圖二、塘頭風獅爺 圖/金門縣觀光旅遊網
由上可知,風獅爺設立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用來鎮風止煞之用途,但隨時間遷移,風獅爺的功能不再僅止於鎮風止煞一途,還包括護佑住宅、克制病魔、防蟻害、解犯沖等諸多多元化的功能,而風獅爺也從本來單一鎮風用的神明逐漸轉為村落的公設守護神。而這樣作為地方守護神的風獅爺,又是如何從地方信仰的守護神成為金門觀光大使?除了其本身的特殊性外,也要從金門觀光政策說起。
二、金門觀光政策下的風獅爺
自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金門縣長期擔任第一線戰地防禦角色,但隨著兩岸對峙政治氛圍漸緩,冷戰鐵幕降下以後,金門縣在1992年正式結束戰務工作解除軍事管制,開始發展其有別於台灣本島的戰地觀光產業。
但遠在1992年金門縣正式結束戰務工作前,金門風獅爺作為金門縣當地特殊的地方信仰形象,早已透過各種形式悄然進入觀光產業的幕後舞台中。根據陳炳容(1996)整理,1987年金寧中小學集郵政辦理郵展,曾發行以四尊風獅爺為主角的紀念卡。此後1989年金門陶瓷廠亦推出仿風獅爺造型的陶瓷品,賦予古物新生命。
在1992年金門正式結束戰務工作以後,1993年金門縣正式開放旅遊,至1994年郵政總局再次發行一套四枚的風獅爺郵票,一度形成搶購風潮(陳炳容,1996)。同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為整合地方藝文資源、蓄積地方藝文人口、再開地方文化新生,自1994年開始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導,在全國各地舉行全國文藝季的活動。於是1997年由行政院文建會主導、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國家公園管理處協辦的全國文藝季,便是以「風獅爺」為主題展露在全國舞台。觀光客可搭乘觀賞風獅爺文化公車參訪村落各地的風獅爺,聽解說員講解風獅爺的緣由與傳奇(楊天厚、蔡鈞培,2009),打造金門在地深度旅遊。
2011年金門縣綜合發展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中,將金門縣的旅遊土地資源劃分為戰地景觀、閩南文化、生態資源及產業資源四大旅遊資源,其中風獅爺則被劃分為閩南文化中的文物古蹟一類(莊翰華,2016)。而在金門觀光旅遊網中,只要在精選旅程介面上方搜尋欄輸入「風獅爺」的關鍵字,就可以立刻跳出大約10則以上的相關行程,其中更有與台灣好行公車合作,以風獅爺為主題路線的「尋找風獅爺」的主題旅程規劃。除了金門觀光旅遊網上的公車路線以外,觀光客可以在金門縣當地搭乘其它不同的公車路線深入金門村落中,尋訪分布於金門縣各地大大小小的村落風獅爺。顯然,公部門透過資訊網,以及與交通系統的串連,將風獅爺以及風獅爺所在的相關空間整編到觀光系統中,成為表現在地文化特色的重要部份。
而遊戲化與娛樂化,更是另一個「風獅爺」吸引觀光客焦點的主因。金門縣政府於2018年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中,推出<尋找風獅爺>的蒐集型手機遊戲app。參加者可透過造訪金沙鎮各地的風獅爺景點,透過AR實境與風獅爺拍照打卡上傳社群軟體,並可透過參訪蒐集風獅爺的集點方式,向活動官方兌換與點數相對應的風獅爺主題紀念商品。此活動設計延續三年,直至2020年為止,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都會舉辦尋找風獅爺的活動。
圖三、金沙陽翟—積不可獅 圖/金門縣觀光處粉絲專頁
由上短述可知,金門縣推出類似圖鑑蒐集或尋寶遊戲的方式,無論自行前往、或是搭乘主題路線公車前往參訪位於金門縣各地的村落風獅爺,並非是近年才推廣的活動;遠在1994年該年度的全國文藝季時,金門縣便早有推出村落風獅爺的參訪路線,而在2006年,由金門縣政府所發行的風獅爺筆記書系列,《風獅爺千秋》(許維民,2006)一書中的末頁中,也可看見<參觀風獅爺的紀錄表>,表中分作逆時鐘及順時鐘兩種路線,分頭拜訪各地的村落風獅爺。如今,更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與進步,過去紙本類型的集章冊或集點卡也逐漸汰換轉型為電子形式,結合遊戲、觀光、知識三者的尋找風獅爺手機app,讓風獅爺觀光得以跟上現今觀光型態的型態,也讓不同類型的觀光客、以及不同類型的觀光形式有更多的變化。而在2020年,金門縣政府與國際知名樂高積木合作,推出「金沙陽翟—積不可獅」的聯名活動,活動中展出以沙美后水頭風獅爺為對象所打造的1比1等比例擬真積木風獅爺,以及客製化的積木風獅爺,更跟上了觀光中最重要的「打卡」的風潮。展示地點縱然遠在金沙鎮陽翟金東電影院,但因為觀光客可於當地與積木風獅爺合照打卡,也可坐在電影院內與這些人偶及積木風獅爺一同觀看樂高系列影片,增加了不少話題與趣味性,讓風獅爺再度坐實了當今金門觀光大使的地位。
除了落腳於不同聚落的風獅爺,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縣政府在2004年於現今尚義機場的旁邊,規劃打造的「金門尚義環保公園」,也讓風獅爺成為另一種奇觀。雖名稱為環保公園,但由於尚義環保公園位於金門的機場旁,無疑地更是今們的入口意象;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公園中央的島湖區內,擺設了金門縣各村落共計64尊村落風獅爺的複製品。縣政府仿造這些村落風獅爺的尺寸、形狀、神韻乃至於座落的方位,整個島湖區彷彿一座立體式的小型金門縣風獅爺地圖(楊天厚、林麗寬,2000);而在公園中還另設有一尊建立公園之初所打造的風獅爺,被譽為是金門縣的新地標,讓觀光客在一進入金門的同時,便感受到風獅爺在觀光旅程中扮演的角色。
回顧風獅爺成為金門觀光大使的歷程,遠在金門正式開始發展觀光以前,風獅爺便作為一種地方特色而躍升成為紀念郵票,此後相繼以風獅爺為主題的大小活動、旅遊路線、旅遊方式、甚至被觀看的方法也陸續產出。金門的風獅爺至此,不僅是由過去鎮風止煞的厭勝物,轉化為具備多功能性的地方物神,更隨著金門縣逐一對外開放觀光市場、試圖擠入國際觀光的同時,風獅爺也從地方物神,轉變成為金門縣的觀光大使。而與風獅爺相關的活動、遊戲、路線以及公園被打造出來,成為具有金門縣在地特色的觀光資源。
三、風獅爺的世俗化與商品化
圖四、金沙鎮視覺抱枕 圖/金門縣觀光處粉絲專頁
隨著金門的觀光產業日漸蓬勃,許多與金門意象相關的文創商品不斷產出。這些文創商品可能與金門的戰地風情有關,也可能與金門當地的古蹟文物有關,而在這其中,作為金門觀光大使的風獅爺,與其相關的文創商品自是不會被缺席。舉凡小巧可愛的吊飾、擺飾以及鑰匙圈,或是與風獅爺相關的風景明信片,或是名片座、筆筒、抱枕、杯墊,以至於風獅爺造型的煙灰缸。這些文創商品有時甚至無需到金門當地購買,因於網路購物的發達及便利,即使坐在台灣本島的電腦前也可以輕易的購買這些與風獅爺相關的文創商品。這些文創商品或是小巧可愛,或是精緻華麗。而為了使紀念商品並非僅僅只有紀念性質,部分的文創商品還增添了實用性,讓觀光客在離開當地,回歸日常生活以後,也依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商品,在凝視這些商品時可以回憶自己的旅程。在台灣各地,與神明相關的文創商品非風獅爺所獨有。舉凡媽祖、玉皇大帝、文昌帝君等,與這些神明相關的文創商品可說是族繁不及備載,甚至當人們前往特定的著名宮廟拜訪觀光時,也可以在紀念商品區買到與這些神明相關的文創商品。事實上,在神明相關的文創商品產生前,一般宮廟中本就有文昌筆及平安符等附有「神性」物品,可供信眾問過神明以後帶回家中,有著護祐平安健康、祝禱升學應試順利的功能,同時也給予信眾心靈上的慰藉與支持。但當代的「文創」,又如何與神明產生連結?神明系列的文創商品又是因何而始呢?
一切都必須追溯至2007年的超商集點潮。張珣(2017)的研究中曾提到,2007年全家便利商店發售一組「神明公仔」作為累積購物的贈品,當顧客累積消費的積分點數到達一定數額時,這些神明公仔便會作為酬謝,可供顧客兌換領取回家。此後2008、2009年,全家便利商店相繼陸續推出其它造型類似的神明,共計三波三組的好神公仔系列。此一系列的公仔在外並無購買通路,唯有通過消費累積積分點數才能在全家便利商店換取公仔。全家便利商店此一為了從台灣便利超商密集競爭勝出的行銷策略,卻此後開啟了臺灣後來各樣與神明相關文創商品的蓬勃發展。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些小小的公仔神明,造型可愛逗趣,可供人蒐集擺飾,也可掛在背包上面隨身攜帶,兼具觀賞與陪伴的功能。
當資本主義社會逐漸發展,過去象徵神聖性的宗教信仰不免走向世俗化。宗教本身不再如過去般高高在上,被景仰被仰視,人們注意到宗教,尤其是神明的神聖性不再如過去社會那般威嚴。過去宗教的附屬品如平安符,他的護佑功能需要經過一定的儀式,包括執筊、上香、過爐等儀式使神性得以附著在物品上面,從而使物品獲得神力,成為神明的分身護佑信眾。又如神像本身需透過開光儀式從而獲得神力,得到護佑信眾的功能。
但這些被製造出來能供人隨身攜帶,聲稱可以使神明常伴於身旁的公仔或擺飾,他們是否具備神性則尚需有待商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間信仰的神聖與世俗並非是截然二分,神聖與世俗是一條連續光譜,我們可以將廟宇神像,戶外巨型神像,擺飾觀音,神明公仔此四者在神聖與世俗的連續譜上,拉出程度上的差別(張珣,2017)
在風獅爺的例子中,隨著金門縣發展觀光產業,風獅爺搖身一變由地方物神轉化為地方觀光大使,又如其它位階更高的神明被製作成文創商品的先例在前,而風獅爺自身也曾作為郵票受到發行。那麼後續許多與風獅爺相關的商品,包括前面所述諸如吊飾、筆筒、菸灰缸、吸水杯墊等相關產品的產生,就並不是那麼令人驚訝了。
四、被凝視與被商品化的風獅爺
自金門縣由1993年正式開放觀光開始,與風獅爺相關的主題路線、商品甚至是公園都應勢而被打造出來,觀光客們進入金門的目的可能未必都是為了尋找風獅爺而來,只是這些小巧可愛的地方信仰神明卻必然會被來自異鄉的觀光客們矚目。
(一)凝視與觀光:風獅爺主題路線
圖五、 E線(上午線)風獅爺主題路線 圖/台灣好行網
試著回到風獅爺本來的功能,風獅爺本是地方物神,具備著鎮風止煞、防白蟻、護佑住宅等等功能。但在觀光產業的發展下,風獅爺成為主觀光主題,使得當觀光客搭乘主題路線公車,進入金門縣的各個村落深處去一一探訪這些風獅爺時,觀光客的目的不再是去參訪與祭祀,而是為了觀看而凝視。
值得注意的是,同時觀光客不會僅只被設計好的公車路線操作。在觀光產業下觀光客並不是全然地按照被設定好的劇本行動,倒不如說劇本才是為了觀光客而設計;即,觀光客他們並不是被動地接受所有空間中被精密設計好的機制,觀光客同時也可以是主動的行動者與探尋者。如,當觀光客拿著手遊app或是地圖進入各個村落,透過蒐集型圖鑑遊戲,去尋找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有不同的風獅爺。但更多的觀光客尋找的是那些尚未被劃入地圖中,被推倒或隱沒在巷弄中的風獅爺。在這些旅行中,觀光客可以化身為寶藏獵人,展開一場尋寶冒險,滿足他們期待與發現的心理;每一尊被標記在地圖上的風獅爺確實都是待被尋找的寶藏,順著公車路線有已經在地圖上被標記與揭示的寶藏,但對他/她們來說,更大的收穫與旅行的驚喜是尚未被發現、隱藏在荒郊野嶺的寶藏(風獅爺)。
此刻,觀光客前往「朝聖」風獅爺的目的,並不再為了祭祀、祈福、信仰,而是為了拍照、打卡、獵奇而去。過去象徵地方信仰神聖空間的風獅爺信仰,也不再是祭祀與祝禱,轉而成為供人觀看與凝視的對象。
(二)帶一尊風獅爺回家:風獅爺紀念商品風潮
雖然前述說明了風獅爺的觀光化的好處,然當這些地方物神所處的神聖空間,也逐漸與觀光的消費空間變得曖昧不明,甚至於人們僅止於滿足在城內紀念品店購買風獅爺的文創商品就轉身離去,而不是搭乘公車深入大小村落中觀看這些風獅爺,或聽解說員述說每一尊風獅爺的設立原因時,觀光客對於風獅爺的認識恐怕會流於扁平與單一化。
然而,位於金門縣的每一尊風獅爺其實形貌、大小、高低、神情與功能都各有不同,但坊間擺飾在櫥窗櫃或展示架、可供人們自行挑選購買帶走的紀念品們,多半是大量開模製作的紀念商品,通常模樣造型一致、相對單一。當風獅爺被製造成商品時,為讓製作成本降低、開模程序簡化、每一尊風獅爺間的差異性便被均質化。在紀念商品店所販售關於風獅爺的商品元素,從顏色到神情,配件到姿態都是經人挑選篩選後所打造而成,呈現到觀光客面前的複製品,如實呈現各地特色的風獅爺的紀念品,相對少見。
此外,當我們試著在網路上透過關鍵字搜尋風獅爺,也會發現觀光客使用沖繩風獅爺,來形容日本沖繩縣的厭勝物シーサー(Shi-Sa)。但事實上,シーサー(Shi-Sa)與風獅爺之間,除了兩者都是用來趨吉避凶用的厭勝物以外,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與風獅爺本作為鎮風用途不同,シーサー(Shi-Sa)原是用於伏火,也就是阻止火災發生的厭勝物,且シーサー(Shi-Sa)的設置通常是成雙成對,與風獅爺單獨一隻有著極大的不同。然而儘管如此,在以「石敢當」為造型販售的桌面擺飾紀念商品上,金門風獅爺與沖繩シーサー(Shi-Sa)的相似之處竟是顯得難分難捨。
也就是說,當觀光產業不斷地蓬勃發展,試圖透過在地的特色信仰建立屬於自己品牌的同時,在地文化信仰的風獅爺也逐漸變得單一化,觀光客所接受到屬於風獅爺的訊息愈加扁平,且化約成觀光客所「看到」的風獅爺商品,而忽略真正位在金門縣各村落的風獅爺們擁有不同的被設立的理由、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樣貌、不同顏色、不同的姿態。在商品化的過程中,每一隻本該獨一無二的風獅爺在變成可供人賞玩挑選凝視購買的商品後,也失去其在地的歷史與社會文化脈絡,被化約成單獨相似的樣貌。
五、結論
在過去與商品化相關的討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不少地方文化被商品化後的問題,包括挑選過元素設計而成文創商品本身是否能夠正確地傳達某一特定文化,文創商品是否過於標準化與一致性,而忽略本來多樣化的素材等,這些問題也同樣出現在金門風獅爺身上。儘管如此,我們透過風獅爺的案例仍然可以看見商品化本身並不僅僅只有壞處。當觀光客為了尋找風獅爺而深入村落,去杳無人煙的地方找到被推倒、遺忘的風獅爺時,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是在協助地方再次尋得並保存這些風獅爺。也就是說,至少在風獅爺的案例中,儘管風獅爺被商品化,成為被觀光的元素,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推廣了風獅爺本身的意象與文化,使得人們想要進入村落中探訪與尋找。金門風獅爺,最初曾是作為鎮風止煞而設立,後來成為多功能性質的村落守護神。如今隨著金門縣轉型觀光市場,或許風獅爺也再次轉換了功能,未來能再次使用另一種方式持續守護金門的居民們。
—
註:[1]亦有民間統計約有99尊,本文以金門縣觀光旅遊網站統計為準。
六、參考文獻
(一)期刊論文
孔憲法(1990)金門風獅爺及其與聚落關係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5:29-39。
江亞玉(2010)風獅爺民俗信仰探源,勤益人文社會學刊,2:69-94。
張珣(2017)宗教與文化創意商品:以神明公仔為例,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6:237-250。
莊翰華(2016)金門縣旅遊目的地之土地凝視初探,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5:89-108。
(二)學位論文
林志斌(2013)趨吉辟邪:烈嶼民間信仰儀式觀點下的空間防禦系統,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書籍
許維民(2006)《風獅爺千秋》,金門縣政府。
陳炳榮(1996)《金門風獅爺》,台北縣永和市:稻田。
林麗寬、楊天厚(2000)《金門風獅爺與辟邪信仰》,台北縣永和市:稻田。
楊天厚、蔡鈞培(2009)《守護的神祇:金門風獅爺與辟邪物》,金門縣金城鎮:金縣文化局。
謝宗榮(2003)《台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台北縣:博揚文化。
(四)網頁資料
金門風獅爺—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百景,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1_0011.aspx?i=100,上網日期:2021年4月26日。
金門觀光旅遊網—尋訪風獅爺,https://kinmen.travel/zh-tw/travel/all/the-wind-lion,上網日期:2021年6月18日。
總覺得好眼熟?沖繩的風獅爺、石敢當文化大解析,https://tc.tabirai.net/sightseeing/article/okinawa-culture-shisa-ishigando/,上網日期:2021年5月21日。
臺灣好行—E風獅爺主題線,http://www.kinmendiway.com/tw/lineE.php,上網日期:2021年5月18日。
金門觀光旅遊網—陽翟「積不可獅」1比1樂高風獅爺超逼真,https://kinmen.travel/zh-tw/news/details/2668,上網日期:2021年6月12日。
金門縣文化局—文創商品,https://cabkc.kinmen.gov.tw/archive?uid=72,上網日期:2021年6月23日。
金門縣觀光處—金沙陽翟-積不可獅」開始了!!!,https://www.facebook.com/kmtdgo/posts/679389919643840/,上網日期:2021年6月23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