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梅立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七十年前,獵豹曾經出沒在印度,然而隨著棲息地減少與獵捕,現今牠們已經銷聲匿跡,牠們也是唯一從印度消失的大型動物。今年初,印度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宣布,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引入50隻獵豹,並野放於國家公園:今年9月17號,他們從那米比亞引入八隻獵豹,且預計於10月中將繼續引入12隻獵豹,在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隔離後,這些獵豹將會被安置於庫諾國家公園,因為它擁有大片草原,適合獵豹自由奔跑。
圖一:獵豹過去與現今分布範圍
(圖片來源:Laurie L Marker / Cheetah Conservation Fund)
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兼印度獵豹項目首席科學家賈拉.亞德文德拉德夫表示,該項目將使印度的整個生態系統受益——而不僅僅是獵豹。賈拉認為,牠們可以做為生態旅遊的一大賣點,而政府將投入資金復原自然地貌,恢復生物多樣性,獵豹作為頂級捕食者能夠讓歷史的進化平衡回到正軌,產生連帶效應,從而造福所有物種,這也將提升當地社區的生計。這也可能成為整個物種的福音:現在野外只有大約7000隻獵豹,印度重新引入獵豹將有助於增加大型貓科動物的數量。
不過,有些專家警告,任何被釋放到公園裡的獵豹都會迅速流浪到國家公園的邊界之外,在那裡,大型貓科動物可能會被人或狗殺死,也可能沒有足夠的食物。印度最高法院於2012年干預了將獵豹帶到印度的計畫,法院指出應該優先引入印度原有的亞洲獅而不是獵豹至庫諾國家公園,且引入的亞種應該是伊朗的亞洲獵豹,而非是非洲獵豹。
科學家們認為當初印度的獵豹便是受到人類發展而滅絕,若莽撞地將獵豹引入只會重蹈覆轍。負責從非洲引入獵豹的科學家也坦承,印度至少需要引入500到1000隻獵豹,才能成功建立穩定的獵豹族群。
當局認為,導致該國獵豹滅絕的因素——主要是狩獵和棲息地喪失——不再那麼嚴重,因此,在2020年再次向最高法院請願,要求批准將非洲獵豹帶到印度的計畫,而法院默許了。(以前在印度出現的亞種是亞洲獵豹,現在只在伊朗的一小部分種群中生存,但由於伊朗的局勢不穩定,無法引入亞洲獵豹)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印度終於再次見到了獵豹。
圖二:正在追趕蹬羚的獵豹
(圖片來源:Elana Erasmus / shutterstock)
這些被引入的獵豹在野外出生,與其他掠食者一起長大,也習於人類通過步行或車輛監測牠們,而所有獵豹都將配備跟蹤項圈,並受到全天候監控,如果牠們離開公園區域,將會被帶回。賈拉表示,他沒有聽到印度政客或民眾的反對意見,只有其他保育人士出現反彈聲浪,公園周圍的社區正在接受重新引入計劃,因為預計獵豹將帶來大量的遊客,社區居民正在期待這些觀光資源的到來,讓當地經濟好轉。
---
參考資料:
Inside the controversial plan to reintroduce cheetahs to India (nationalgeographic.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