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梅立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紐約港裡,95英尺長的美國公主號上正在進行賞鯨活動。片刻之後,座頭鯨的獨特輪廓浮出水面,歡呼聲迴盪在船上。「我從未見過鯨魚,」船上的遊客說道,「所以我真的很興奮。」

在20年前,這基本上不可能發生——當時紐約市周圍的水域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水域,充滿有毒化學物質和垃圾。然而,由於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規——例如《清潔水法》、《瀕危物種法》和《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整治原先糟糕的環境——鯨魚又回到了這個城市。2011年,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只記錄到5頭座頭鯨,然而爾後紐約市附近的鯨豚類動物數量急劇增加:2019年,紐約周圍水域已經記錄了377頭不同種的鯨魚,其中大部分是座頭鯨。

圖一:紐約的鯨魚,背景為紐約市

圖片來源:https://abcnews.go.com/US/whale-spotted-off-manhattan-nyc/story?id=24948557

那麼為什麼牠們會回來呢?事實上,隨著水質與污染的改善,藻類和浮游動物的數量增加,為鯡魚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基礎,而鯡魚是鯨魚最愛的食物之一,它們不會出現在餐廳的菜單上——牠們除了吃起來相當油膩之外,聞起來也很糟糕。但它們就像鯨魚的魚子醬,在夏天,鯨魚會吃它們以增加脂肪儲備,然後在冬天返回熱帶繁殖。鯨魚回歸的另一個原因是保護海洋哺乳動物的法律——例如,幾個世紀的捕鯨活動使座頭鯨幾乎瀕臨滅絕,而現在捕鯨已受到嚴格的規範。

當然,牠們在紐約附近的生活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的商業捕魚活動現在在發展大規模的鯡魚食品加工業,將這些變成動物飼料和人類補品。科學家擔心他們會在鯨魚的覓食地進行大規模捕撈,導致牠們的食物來源減少。

此外,紐約市現在是東海岸最繁忙的港口,這意味著船隻撞上鯨魚——有時甚至是致命的——確實會發生。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統計,自2016年以來,已經有103頭座頭鯨死亡,其中大約有一半的鯨魚有顯示出與人類有關的創傷,例如船舶撞擊或被魚網糾纏,在紐約和紐澤西也發生了28起死亡意外。

圖二:被漁具纏住的鯨魚可能會因為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而影響牠們的繁殖和幼崽的體型。

圖片來源:https://wildlife.org/whale-entanglements-affect-future-generations/

為了應對這一威脅,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紐約水族館聯手裝設了一個名為梅爾維爾的高科技聲學浮標——因為鯨魚主要通過聲音進行交流,每個物種都有不同的叫聲(甚至是方言),而梅爾維爾會檢測鯨魚的叫聲,對數據進行分析並發布,科學家希望藉此讓船隻能注意到海洋哺乳動物在哪裡出沒並在行經那些地點時可以相應地放慢速度。

任何時候看到鯨魚,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們認為鯨魚是重要的頂級捕食者——它們返回大西洋上最大的城市代表著當地有健康的海洋。不過除了紐約港裡的鯨魚,也有越來越多的動物投入城市的懷抱——在四處遊蕩的郊狼、布魯克林的鸚鵡還有開普敦的猴子等等,這些野生動物越來越「都市化」,這也意味著城市中的人們要努力與野生動物鄰居相處和共存。

 

參考資料:

Whale populations in New York Harbor are booming—here’s why

Feral Cities: How Animals are Going Urban Like Never Before

Whale entanglements 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

Whale Spotted Off Manhattan, NYC –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