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李適軒(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2022年8月25日,水利署委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於全臺各大水庫集水區施放地面及高空焰彈,進行人工增雨 (Cloud Seeding) 作業。位於海島上的臺灣進行人工增雨,與鄰國發生相關糾紛的機會並不大。但在水源缺乏,國土鄰近的中東國家,近年因人工增雨產生的區域糾紛逐漸被外界關注。

人工增雨技術已誕生近80年,主要原理為施放吸水性分子進入雲中,使雲中的小水滴成長、增大,最後落下地面形成雨水。其中,施放的手法包含成本低,效率差的「地面增雨法」 (Ground Seeding) 與成本高,效率好的「空中增雨法」 (Airbore Seeding)。自1990年代起,資金充沛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 開啟了國家人工增雨計畫,專攻航空器施放的空中增雨法,在二十年來已累計許多相關經驗及夥伴關係。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擁有六架專門進行人工增雨的定翼機與九位專責機師,政府每年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發經費更是超過150萬美金。

圖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行人工增雨準備作業

(圖片來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2/08/28/world/middleeast/cloud-seeding-mideast-water-emirates.html

「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在努力讓伊朗不降雨」伊朗革命衛隊准將Brig. Gen. Gholan Reza Jalali 近期發表演說,指控中東另外積極投入人工增雨的國家奪取伊朗的水源。隨著氣候變遷,中東地區的降雨於近三十年來降低了約20%,在氣候愈加乾燥的現況下,每一次的降雨皆顯得十分珍貴。因此,鄰國龐大的人工增雨作業令未參與的伊朗忿忿不平,認為其試圖改變天氣,使伊朗的水源愈加稀少。

不過,實施人工增雨以後很難判別該雲區是否本會自然降雨,令成效的評估十分困難。許多專家認為人工增雨的技術尚未經過科學方法驗證,更沒有證據顯示進行增雨作業會降低鄰國的雨量。即便如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氣象局長 Mr. Al Mandous 提出目前的研究成果,說明該國的人工增雨計畫「至少」提升5%的降雨量。

除了文中提及的以色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年許多氣候乾燥的中東與北非國家也各自開啟增雨計畫,試圖紓解日趨惡化的水情。但這樣的技術是否真的有成效?抑或是為該地區本就不穩定的國際關係增添了一個無謂的爭論點?以上問題,都有待更加長期的觀測與研究,才能獲得令科學界心服口服的解答。

 

參考資料:

Cloud Wars: Mideast Rivalries Rise Along a New Front

Cloud seeding in UAE: The amazing untold story

Evaluating the U.A.E.’s Orographic Cloud Seeding Techniqu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oud Seeding Microphysics and Particle Microstructures

Looking to the skies: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cloud seeding technology in the Gu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