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陳奕儒(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近幾年來,不論是美國紐約、英國倫敦、香港或台灣,大城市的住房成本都不斷飆升,使得都市人口面臨的壓力越來越高,受到都市就業環境吸引的年輕人更是首當其衝。在美國激烈爭奪的購屋市場與房租高漲的租屋市場之下,已有人開始懷疑無殼蝸牛一族與無家者會快速增加,產生新的都市問題。另一方面,除了越演越烈的都市住宅議題,許多大都市也早已有累積多時的弊病——交通嚴重堵塞、空氣與環境污染、缺乏綠地、都市危老建築更新等問題不勝枚舉。既然原來的都市人口過多、設施不足又逐漸老去,那麼為何不直接建造一個新都市呢?
不過,從頭開始打造新城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近期一篇Bloomberg CityLab的報導就詢問一些都市計畫專家,請教他們美國是否可以依靠建立新都市解決高房價與住房問題。放眼世界,最擅長建造城市的國家非中國莫屬,當既有的城市幅員無法滿足中國人民的居住(或投資)需求時,新的大規模都市建設計畫就會開展,因此至今中國已建造超過600座城市。若以中國的案例來看,建造都市似乎前景可期。
圖一: 都市示意圖
(資料來源: Stanley Zimny in Filckr)
但歷史上也充滿了失敗、未完成或效益不佳的城市建造計畫,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緬甸的新首都奈比多(Naypyidaw),政府在此規劃了多達20線道的公路、美輪美奐的花園與佛寺,卻無法吸引居民從舊的首都仰光(Yangon)搬遷到新都市。至今奈比多仍像是一座鬼城,寥寥幾輛汽車搭配寬廣的康莊大道,顯得頗為魔幻。
為了解更多大型都市建造計畫的細節,Bloomberg CityLab訪問了都市計畫師Alain Bertaud。根據他的說明,在歐美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建造新都市都是不切實際的,新都市計畫通常透過良好的基礎建設與美好願景吸引民眾投資居住,像是沙烏地阿拉伯正在建造的線型(linear)都市新未來城(Neom City)。但若當地沒有好的就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沒有人會願意到沒工作的城市居住。歷史上,大多數的都市都是先找到其經濟上的利基之後,才轉而開始加強城市基礎建設。
另一方面,建造都市也通常耗資巨大,例如緬甸建造奈比多時大約斥資40億美元,而沙烏地阿拉伯發展新未來城計畫則預計會花高達5000億美元。即使真的能夠籌措夠多的資金完成城市發展,並興建道路與機場等昂貴的基礎建設,要讓大規模都市計畫「回本」往往也需要花很多時間,因為土地及稅收收入需要隨著居民遷入新都市才會開始增加。除非像澳洲坎培拉(Canberra)與埃及新行政首都(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等遷都計畫一般有全國納稅人支持,大型都市建設計畫的現金流量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是負的。
因此,一座新城市的發展,總是要從一項吸引人聚居的特點開始。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Orlando)的都市發展源於當地1970年代建立的迪士尼樂園,不僅帶來人潮與旅遊業收入,更吸引了政府投資國際機場讓外國遊客可以輕易造訪城市,造就多元化的發展。交通與貿易也是另一項帶動區域都市發展的特點之一,像是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Atlanta)因為位處美國東南的鐵路運輸樞紐而發展,加拿大的溫哥華則搭上橫跨太平洋的商船航線。
隨著增長的航運需求開發出更多的貿易路線,沿線便可能會產生新的都市,例如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在中亞各國的發展很可能會建立數個交通樞紐。若沙烏地阿拉伯如果要鉅額花費的新未來城都市計畫能夠有好的結果,也需要找出新城市獨有且吸引人的特點。
___
參考資料 :
The Problem With Building a New City From Scratch
Why Saudi Arabia Is Building a Linear City
Why Egypt Is Building a New Capital City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