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立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 2023第22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決賽總籌團隊)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以下簡稱地理奧林匹亞)可分為個人組、團體組與實察繪圖組三大類,其中,個人組競賽為參考國際地理奧林匹亞所設計,不只是題目設計,在地理奧林匹亞個人組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更是能代表台灣參與國際地理奧林匹亞,和世界各地的同儕共同角逐佳績。

地理奧林匹亞個人組共包含三種測驗形式:一、WRT(Written Response Test, 地理議題申論測驗):題目範圍包含氣候、災害與災害防治、人口等十二項主題,題目形式不限於簡答,亦含括作圖、制表等等;二、MMT(Multimedia Test, 多媒體測驗);以及三、FWE(Fieldwork Test, 野外實察測驗):分為二階段,早上先至戶外實察,下午再返回室內作答試卷。

圖一:個人組選手在進行FWE戶外實察
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第21屆地理奧林匹亞已經落幕,在個人賽中獲得佳績的選手們不僅需要對地理知識有一定了解,也要有批判思考能力、優秀的觀察能力與製圖能力,我們訪問了幾位選手,邀請他們與我們分享自己參加競賽的原因與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圖二:訪問林口康橋高中林俊曄同學(右)、板橋高中魏翊翔同學(中)、復興高中徐敏萱同學(左)
圖片來源:葉柏輝攝

 

選手們包含了高一至高三的學生,他們會參與地理奧林匹亞的契機各不相同:有些人過去參與過相關地理競賽,例如國中小參加的的地理知識大競賽,還有環境繪圖競賽等等;也有些人是首次參加地理競賽。然而他們的共通點便是對地理學習卻充滿熱愛:台中一中的紀均翰是從小就喜歡看地圖,逐漸培養出興趣;建國中學的林志欣則是喜歡研究環境,會觀看國家地理頻道,他們喜歡上地理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樣的是他們都選擇投入這項競賽中。

選手們都表示地理奧林匹亞與先前對地理的學習經驗或是對地理學的想像有差異,地理奧林匹亞的題目相較之下需要運用邏輯分析能力,靈活的結合過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情況隨機應變答題,例如來自復興高中的王藝芯就有提到決賽中「要假設自己有小孩的情況下,進行換位思考的題目很有趣」。而其他技能應用部分,板橋高中的魏翊翔表示「決賽有一題是要描繪出景色,我畫得很開心」,因為很少有機會素描市景,因此對決賽題目印象深刻。

地理學習在許多人眼中只是枯燥的背誦,然而選手們都認為地理知識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像是帶來新觀點或是不同的研究角度,地理奧林匹亞也可以培養選手們批判性思考能力,紀均翰認為在生活中可以利用這些能力「理解更細部跟更深入的議題」,復興高中的徐敏萱也提及題目會結合時事與生活,讓她「開始關注國內外相關議題」。

經歷一連串的競賽與培訓後,目前已經選出台灣2023國際地理奧林匹亞代表選手,他們將在明年八月中旬至印尼萬隆與各國好手同場較勁。國內專為高中職生辦理的「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在每年六月開放報名,個人組的獲獎選手有資格成為國手,想要為國爭光就別忘記報名!

接下來的數個月,我們會持續發布《2023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系列 》主題文章,敬請持續關注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https://blog.geogsoc.org.tw/ ) 與中華民國地理學會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eogsoctpe ) ,以獲得最新文章資訊。

 

特別感謝復興高中王藝芯同學、建國中學林志欣同學、林口康橋高中林俊曄同學、台中一中紀均翰同學、復興高中徐敏萱同學、板橋高中魏翊翔同學接受訪問。

 

 


相關資源: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