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時代的斜槓獵人,Yukan伯伯的生命故事
住在碧候部落的Yukan Wilang,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二伯」。兒時與在部落號稱「獵王」的父親上山打獵,逐漸成長為一名泰雅獵人。本次的影像敘事希望藉由二伯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感受這位經驗豐富獵人的生命歷程,如何與臺灣社會變遷的脈絡緊緊相扣,並且在其中努力扮演各個角色:獵人,工人,丈夫,父親,以及師長。
住在碧候部落的Yukan Wilang,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二伯」。兒時與在部落號稱「獵王」的父親上山打獵,逐漸成長為一名泰雅獵人。本次的影像敘事希望藉由二伯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感受這位經驗豐富獵人的生命歷程,如何與臺灣社會變遷的脈絡緊緊相扣,並且在其中努力扮演各個角色:獵人,工人,丈夫,父親,以及師長。
碩班畢業後進入旅遊產業,因緣際會接觸到同志觀光。台灣號稱「亞洲同志燈塔」,吸引各國 LGBTQ 人士爭相朝聖拜訪;但為何泰國曼谷反而成為吸引台灣男同志大規模、反覆造訪並且密集參與各式性活動之地?這份好奇牽引我從業界跨回學界,一頭栽入「性地理學」(geographies of sexualities)的世界。
第三空間作為揉合了物理與心理象限,再加上時間與使用者的混合體,比起物體層次的空間實踐與精神層次的空間再現,更關注空間如何融合了實體、感官、情緒、經驗與記憶等各種「關係」。地方的建構像是一場和你和我和他都一起參加的接力賽,只要共享的價值一直在,空間的再現就不會停下來。
一路走來,我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汲取多元而不斷創新的專業知識,也從基層開始歷練,在不同的政府部門中累積城市規劃與公共建設的實務經驗,反覆思索城市未來應該是什麼樣貌,徜徉在地理學的無盡想像之中。
我以「跟著行動中的咖啡農」為方法,跟著咖啡農一起種咖啡、做咖啡,並且記錄咖啡在魚池如何經眾人之力逐漸成為一個產業的過程。希望透過魚池咖啡的案例為近十幾年來台灣咖啡種植現象提出歸納整理以及可能的解釋,同時也能反映出農村經濟變遷的片段,以及片段中更加複雜的互動關係。
晚近的量體政治,對於海洋水下的物種、物質性以及動態性,幾乎沒有任何關注。更遑論海洋哺乳類生物依賴的溝通方式:聲音。雖然國家以及企業都嘗試使用各種「科學的」方式,控制海洋水下資源以及動物,然而海洋生物為具有多重感受的生物,他們的生活世界,並無法被透過實驗室科學知識的「資料」、「數字」來重現。
我們從整體人口與商家、機構的分布狀況,計算整體可近性評估,觀察資源供需的缺口;進而到同質性商家的競爭關係,區分出目標商家的優勢與劣勢區域,從競爭的觀點,提供企業展店或是經營的考量。此資料服務平台能讓企業在各個分店擬定不同的營運、發展策略,使企業能達到利益最大化,同時民眾也能更有效且便利的獲得服務,創造供需雙方雙贏的局面。
我們以台北市為研究區,搭配各項生活服務設施點位以及人口與社會統計等資料,評估研究區內不同生活面向之供需分布,計算潛在需求分布,整合互動式地圖平台來呈現各類型的空間分布,找到資源供給的缺口,可提供政府或企業商家選址服務的依據,改善社區防疫資源的可近性。
紐約時報做出了一份特別的分析,他們利用衛星所拍攝的美國地景影像和顏色,找出與2016大選的關聯。這樣的分析可以更精確的表現出選舉結果在不同地方所展現出來的差異,美國的選舉地圖不再需要是由紅色的共和黨與藍色的民主黨組成,而是綠色、灰色和土色混合在一起的光譜。
穿梭了不同面貌的南澳,了解到「酒」在南澳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早上出門前一杯提神,回家後一杯紓壓,晚上再一杯解愁。雖然酒在不同人與不同年齡層之間,扮演不同角色與意義,不過當談到酒的時候,他們都能侃侃而談,酒在他們口中不再像是一種物品一種食物而已,像在討論一個活生生的朋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