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新知

報導學會與學界相關訊息

  • 研究紀要
  • 地理焦點
    • 野外剳記:野外地理實察報告以及海外交流報告
    • 會議觀察:國際學術交流如AAGIGURGS年會等之趨勢觀察及會心得
    • 學術新鮮貨:台灣地理學界新近發表論文之簡介及推廣
    • 地理說書:新近出版之地理相關學術及科普書籍之介紹及推廣
    • 地理前輩:地理學界資深老師之動態與心路歷程
  • 地理教育:地理教學現場的記錄與發展動態

印度熱浪: 數百萬人在高溫中奮力求生/梅立昀

2022-05-13T15:52:50+08:002022-05-13|Categories: 學科新知, 每週焦點|Tags: , , , , |

今年,印度經歷了122年來最熱的3月,四月開始也出現熱浪,印度北部以及中部多地都出現超過攝氏40度的異常高溫。儘管熱浪在印度並不少見,也尚未打破當地的歷史紀錄,然而隨著夏天的到來,溫度將越升越高,造成更嚴重的熱浪。

你知道「國際地理奧林匹亞」嗎?/ 梅立昀

2022-03-02T14:46:30+08:002022-03-02|Categories: 會議觀察, 特別專題|Tags: , , , , |

國際地理奧林匹亞不只有單純的紙筆測驗,還有舉行一項海報競賽,各個隊伍必須以自身國家經驗回應當年度的主題,製作主題海報,並和其他人發表、分享,評分結束後,最佳的隊伍將獲得最佳海報製作獎。在整個賽程中也會舉行文化之夜,向其他人分享自身的文化並相互交流,例如進行小遊戲、與其他選手交換自己國家的紀念品……。比賽結束後,主辦方會舉辦賽後考察,讓來自其他國家的選手更認識當地的風土民情。參加地理奧林匹亞不僅僅只是為了自身的榮耀,在參與的過程中與他人交流、認識他人及分享自身文化也非常重要

【中亞朝聖之旅】在泛靈信仰與一神信仰之間──遊牧民族的騰格里信仰(Tengrism)/ 廖珮岑

2022-01-27T17:11:51+08:002022-01-27|Categories: 特別專題, 野外剳記|Tags: , , , , , |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宗教是哪個宗教嗎?目前普遍認為是「騰格里」。它更融合了泛靈、圖騰與祖先崇拜等特色,是一種集各式信仰於一身的融合型宗教,因此騰格里信仰者對其他宗教或信仰的包容程度很高

樹林里的魚鴨花瓜:在地滯洪與社區發展的共舞/高詩晴

2022-01-27T15:46:19+08:002022-01-19|Categories: 課程產出, 野外剳記|Tags: , , , , , |

樹林里不僅以「防」洪硬體工程來抵禦水患,而是活化桃園埤塘地景特色、與水共存,翻轉水患對社區帶來的負面衝擊,透過闢建蓮花池與開發農產品的過程,以在地滯洪的概念將社區的人、水、產業串聯在一起。

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 /廖慧雅

2022-01-12T17:44:06+08:002022-01-12|Categories: 學科新知, 課程產出|Tags: , , , , , |

J.B.Jackson辦《Landscape》雜誌,使文化地景的討論從地理學界進入到多學科的關注,該雜誌成為文化地景發展的論壇,也因為地理學者對地景的討論,反映出當代人文地理的在美國地景上的論述。

馬來西亞彭亨州淡馬魯及文德甲地區水災 /李子昕

2022-01-06T12:04:34+08:002022-01-05|Categories: 學科新知, 特別專題|Tags: , , , , , , , , |

透過ESA Sentinel 1衛星在2021年12月9日及2021年12月21日拍攝的雷達影像觀測,可以明顯的觀察到淡馬魯和文德甲在災前(左圖)和災後(右圖)水體的差異。在圖中,黑色區域為水體,河流以外的黑色區域則為淹水區域。將前後影像水體進行相減,則可估算這個區域的淹水面積。初步估算,淡馬魯和文德甲一帶淹水面積約為25.596 km2,相等於3585個足球場的面積。

地理學者:蘇里夫特(Nigel Thrift)/林俊沅

2021-12-08T17:21:58+08:002021-12-08|Categories: 學科新知, 課程產出|Tags: , , , |

蘇里夫特(Nigel Thrift)是一名英國的人文地理學者,其主要的貢獻是關於「非再現理論」(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的提出,自 1996—2017 年為止,其發表文章的被引用次數 在人文地理學界排行第三,足可見蘇里夫特對於人文地理學界的貢獻及影響力。

無所為而為:彰化海線空間規劃的大膽想像 / 陳芸萱 、盧沛文

2021-11-24T18:04:46+08:002021-11-24|Categories: 學科新知, 特別專題, 課程產出|Tags: , , , , , , , , |

空間規劃是「引導未來發展(to guide future development)」的專業。從2016年公告實施的全國國土計畫,近期陸續通過的各縣市國土計畫,到預計2025年公告的國土功能分區,都企圖透過制度的轉型,回應並支持據地方適宜性的空間發展策略。彰化是在山與河海相接的地方,台灣海峽畔,分別以濁水溪與大肚溪與雲林及臺中相隔,東邊則倚八卦山山脈與南投為鄰。

法律與地景的交織:Kenneth Olwig / 陳品嘉

2021-11-17T15:32:25+08:002021-11-17|Categories: 學科新知, 課程產出|Tags: , , , , , , , |

Kenneth Olwig(以下稱Olwig)(1946-)為著名的地景學者,其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後跟隨家人遷居於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最後於歐洲進行學術思想的傳播。

Steve Hinchliffe / 黃明堂

2021-11-09T14:22:14+08:002021-11-09|Categories: 課程產出, 野外剳記|Tags: , , |

Steve Hinchliffe,地理學家及社會科學家。就讀於英國東北的杜倫大學 (University of Durham)的地理系,並繼續在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地理系攻讀學位,並於 1995 年取得博士學位。由於 Hinchliffe 教授在網路資 源中查無任何有關年紀的資料,因此由英制博士學位取得的年份來看,目前約52歲左右。25 年以來 Hinchliffe 有許多期刊論文及專書,並與其他學者合著了 許多文章,是個相當多產的學者,平常分享於 Twitter 上的資訊也大多和學術研 究有關,較少其他生活面向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