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李適軒(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耗費近十年的工程與6億美金的經費,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垃圾焚化發電廠 CopenHill (丹麥語: Amager Bakke) 於2017年盛大開幕。發電廠在解決垃圾問題之餘更提供居民電力、熱能及難得的休閒空間,是哥本哈根邁向淨零碳排的最大助力。

圖一:Amager Bakke 垃圾焚化發電廠

(圖片來源:https://www.ubm-development.com/

如今,每年有上萬名遊客到訪焚化爐,於長達450公尺的斜式屋頂上從事多項運動,實踐丹麥的 ”hygge” 幸福生活模式。遊客可免費進入登山步道及攀岩場,更可花費每小時33美元的價格使用人工鋪面滑雪場。這座不凡的焚化爐成為「享樂的永續性」 (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 的國際建築典範,向世界證明在追求環保與永續的同時,也可以增進人類的生活福祉,促進社會的進步。

圖二:焚化爐上的人工滑雪場

(圖片來源: https://www.copenhill.dk/aktiviteter/ski-snowboard

2021年,CopenHill焚燒超過60萬噸的固體垃圾,連帶提供哥本哈根8萬戶居民電力及熱能。在整體建築中,有兩座大型焚化爐以1000°C焚燒垃圾,並利用其熱能加熱用水,產生大量水蒸氣進行發電。這項技術看似簡單,但CopenHill的真正玄機暗藏於後續的廢氣處理。透過特殊催化劑作用後,有毒的氮氧化物 (NOx) 被分解為氮與水氣,透過煙囪排出的僅剩無毒的氮、氧、水氣及二氧化碳。

但誰也沒預料到,CopenHill排出的二氧化碳,如今卻成為哥本哈根邁向淨零碳排的絆腳石。該市目前已減少逾80%的碳排放量,若完成建置附屬的碳捕捉廠 (Carbon-capture Plant) 消除CopenHill產生的碳排放,可使哥本哈根非常接近零碳排的目標。不過,哥本哈根市長 Sophie Hæstorp Andersen 於2022年8月底發表聲明,表示Amager電力公司未能符合國家經費申請的條件,碳捕捉場無法如期完工,因此哥本哈根確定不能在2025年達到淨零碳排。

丹麥的碳捕捉技術並非空話,Amager公司已建立一座小型的廠房,展示自煙囪的氣體中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因為如此,Sophie Andersen 市長雖然非常失望,但她仍保有積極的態度,說明就算無法於2025年達成目標,仍有很大的可能在隨後的兩三年內達標。哥本哈根將持續邁向零碳排,甚至有更大的野心在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正效益 (climate positive) 的城市。在未來數年內,CopenHill的運作與碳捕捉廠的建設將是哥本哈根減碳的關鍵。無論結果如何,哥本哈根已是一座全球公認的永續城市,引領著各國為減碳而努力。

 

---

關鍵字:哥本哈根、丹麥、焚化爐、碳排放、碳捕捉

參考資料:

The incinerator and the ski slope tackling waste

The Copenhagen artificial ski slope atop a power plant is now open

Copenhagen will fail its 2025 carbon-neutrality goal

Edo. (2021, March). Waste-to-Energy and Social Acceptance:  Copenhill Waste-to-Energy plant in Copenhagen. IEA Bio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