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會刊因為想了解 108 課綱上路以來,全台國高中地理科教師在教學現場的觀察,而在年初徵文。令小編又驚又喜的是,有嘉義女中的學生率先私訊到會刊粉專,詢問是否能從學生的角度分享。之後便收到由一群嘉女高一和高二(現在是高二和高三)同學們組成的討論小組寫成的文章。小編發現同學們的觀察非常細膩,決定盡量不調整內文,分成上下兩篇原汁原味呈現給讀者們!

嘉義女中(取自維基百科)

高郁晴

對於108課綱地理課程,我覺得與舊課綱相較起來,在考題方面,比起之前,因為強調素養與跨科考題而增加了許多的靈活度,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雖然在寫題目時需要花上更多的思考與時間,不過我認為這些思考,能夠訓練學生整合各個章節內容的能力,使得提升吸收課程的完整度。素養題的出現,也更加的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內容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上課時,感覺與之前的地理課比較起來,多了許多與同學討論的機會與時間,我覺得很棒,因為能夠瞭解到其他同學的想法,也能知道自己在哪些觀念上是正確或錯誤的。

在開學時,發下了許多的書,其中在地理的部分,不只有課本,還有地理素養手冊,地理圖冊,地理探究手冊…,這麼多的書,雖然內容是十分豐富,但是我總覺得分量似乎有點多,導致有些書沒有完整的使用到。

蕭宥瑄

關於108課綱的地理課程,在地理課程中多添加了許多活動內容,看似有趣,但實際上也滿無趣的,看似好像可以結合在生活地形等等的運用上,但當學生還沒完全清楚了解那些地形是什麼的時候,做那些活動反而好像是在浪費上課時間,因為學生根本不會聽,聽了也不懂,最終也都只是抄答案上去,雖然課程內容有減少了,但其實時間依然很緊湊,當學生不完全消化吸收就要做活動時,許多學生並不知道活動題目到底需要從課程中哪方面著手,才能回答出正確解答,不僅不能促進思考,反而造成反效果,就地形景觀而言,如果學生不懂該怎麼回答題目時,就會覺得地形很複雜,想弄懂,但卻不知從哪個方向推測此地形,如果真的想要學生會運用,至少要先讓學生真的清楚了解,如果真要學生做活動,可以讓活動分開來,讓不同成因的地形分開,而不是全部擠在同一個活動內,比如想要讓學生判斷這些圖是什麼地形,並不是把全部的圖都放在本節的最後面,而是當在上這個課程時搭配著說明,就像這張圖是冰河的其中一個地形時,當在上這個冰河地形時就可以做說明,又或者可以在上完冰河地形這個部分後,再做冰河地形的比較,但不是把冰河地形、喀斯特地形、河川地形等等全部放在一起最後讓學生自己比較,在上此課程時不說明此圖,最後才在說明,這樣的作法反而讓學生更加混亂;如果沒有這些活動,要是學生已清楚了解這些地形時,自然而然可以在生活上做出判斷,達到108課程的目的「素養」。對於地理考卷上的題目,考卷上的素養題目有部分真的讓學生難以回答想法,會覺得自己的想法都不是題目要的答案。由於考卷是黑白的,有些考卷圖片並未印清楚,導致學生難以判斷,例如日治時期某地方的土地利用圖,因圖上的符號太小並未顯示清楚,而水田與沼澤或濕地又都是底下一橫上方好幾條,讓學生難以做判別。

廖宜蓁

在上學期的地理課程中,對我來說因為108課綱而以前課綱不同的就是多了素養題吧。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地理考卷中的題目很長,還有跨科目的和歷史跟公民結合,在每個題組最後都會多了幾題手寫題,讓我們發表自己的看法。我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地理老師,上課很認真之外,每張平常考卷他也會一張一張收回去改,再看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會在課堂上和我們討論。對我這樣不太喜歡地理的人,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或許能喜歡上地理,讓自己的地理成績能提升。

我曾上網看了一些資料,在北一女中的108課綱地理分析報告中寫到:「希望能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讓學生體認到自己是地球村的一份子,能從日常生活中主動關懷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並願意為此盡一份心力。」我認為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更能了解並關心周遭的事物很好,不僅能提升我們上課的專注度,或許能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但如果學生遇到的老師沒有意願想要重新學習,那對於學生來說,他沒有一位可以帶領他發現興趣的人,那他在這個課綱底下他該如何是好?

對我而言,因為這個課綱,讓我更會在自己的空餘時間,去看一些網站上的文章或是新聞,試著從這些文字工作者中,學習到如何寫評論及如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素養題的出現並沒有不好,我認為要寫好他,需要的是不斷的累積和不斷的吸收新知,這是在短時間無法達成的。以地理課為例,老師除了正課以外,還要撥出時間來講素養的部分,內容已經減少了,還要多花時間來講素養,效果真的會比較好嗎?

「社會價值不改變,再好的目標也沒用。」現階段108課綱勢必要實行,這是無法改變的,但在課綱下的我們,該如何善用資源,對自己的未來更有利,並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認為更重要。

許文妤

我是一名高二生,身為99課綱最後一屆的學生,對108課綱是又羨慕又慶幸,羨慕學妹課程變多元,慶幸自己無需成為尚完全成熟的課綱下的學生。

高一時,曾在學校選修課裡修過城市探索,這是108課綱裡學妹的必修課程。結合地理和歷史為主的知識,帶領我們探索嘉義這塊土地。這堂課的主要指導老師是地理科的老師,課程中我們先從閱讀嘉義在地歷史開始,到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到看嘉義的百年老地圖,甚至我們能踏出校園,到嘉義的各式古蹟看看,讓紙本內容浮上眼前。課程後期,我們自己繪製地圖,介紹嘉義等等。身為土生土長的嘉義人,倘若沒有這堂課,我曾來就不知道原來嘉義還有這些地方,甚至能在和家人路過時,娓娓道來此地的故事。我和嘉義這塊土地變得更親。

我是一位社會組的學生,但地理卻是我最頭疼的科目,尤其99課綱裡的高一地理,更是讓我飽受折磨。我曾經超級討厭需看地圖的題目(當然現在也沒很喜歡),因為習慣了google地圖的方便,真的沒耐心讀地圖。但是自從修過城市探索後,被迫看了成堆的地圖,甚至還有比現代地圖難懂的老地圖,又課程中自己有繪製地題,對地圖總算是說的上熟悉了,面對地圖題目也可以有耐心和有技巧的答題了。城市探索課程有趣親切(因為是探索嘉義),具有挑戰性,但又多元,是我一個禮拜裡最期待的課程。對我來說除了幫助學校熟悉課程,我自己也學了很多,感覺更像道地的嘉義人了,這大概是我最羨慕學妹們的課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