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本文為「地景、文化與權力之課程:學生期末報告」系列文章)
陳宜廷(地景、文化與權力修課學生)
Don Mitchell

Photo. Mikael Wallerstedt
Don Mitchell出⽣於1961年,為著名的⽂化地理學學者,關注於歷史上不同⾓⾊在地景上的權⼒關係及勞⼯的社會正義等相關議題,研究⽅法多以⾺克思主義批判、結合歷史敘述。
Don Mitchell研究重點主要⼤致分為三部分:第⼀部分為勞⼯、藍領階層的地景再造,藉由歷史的爬梳及理論解釋,從地景觀看勞⼯階層的社會建構;並應⽤⾺克思政治經濟的理論了解勞⼯階層與中上階級資本的落差所造成的權⼒衝突及⽭盾關係,這樣的⽭盾關係如何展現於地景之上。此研究重點多關注於加州農⽥中的權⼒關係。第⼆部分則是關⼼邊緣群體、無家者與公共空間的關係,邊緣群體在公共空間的製造與再製地景及⾝份。最後⽂化研究的部分中,Don Mitchell對於⽂化地理學不同的⾒解,加上擅⾧於⾺克思主義批判的研究⽅法,補⾜了⾺克思主義於⽂化研究上的不⾜。視⽂化為媒介呈現⼈為社會中的社會結構及權⼒,補⾜了過去⽂化地理學者所忽略的觀點,也對新⽂化地理學開啟不同的對話。此外,Don Mitchell的著作與研究重點的分類⼤致相同,其中著名的為下列幾篇:
- The Lie of the Land: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alifornia Landscape (1996) 以加州地景為例,說明勞⼒─資本─政府不同⾓⾊的權⼒關係互動,及如何再現於地景之上,穩固加州的農業⽣產、地景及⾝份位階。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2000) 說明新⽂化地理學在⽂化轉向後如何受到⽂化批判的影響,並綜合各學者論點,提出⾃⾝對於地景、⽂化地理上的研究關懷。
- The Right to the City: Social Justice and the Fight for Public Space (2003) 以歷史及地理的分析曲徑說明社會正義如何回應無家者、邊緣群體於公共空間及塑造公共空間成安全的場域。
⽂化研究
1. Don Mitchell對⽂化的看法
⽂化的區隔由⼈類社會建構⽽成,作為描繪邊界區分內部的⼈及外來者,如同Bourdieu的習氣(habitus)區分了不同的場域,相同習氣的⾃成⼀群體,區隔不同習氣的⼈。區隔藉由群體間的衝突競爭所標⽰出,因此⽂化間的競爭關係創造出穩固、獨特及內部⼀致的⽣活⽅式。
⽂化的定義,學者們看法不同且分歧,因此Don Mitchell嘗試以新⽂化地理作為分野,梳理歷史上⽂化的討論,並提出⾃⾝對新⽂化地理學的討論;此外,Don Mitchell透過⾺克思主義談論⽂化,著重於⽂化再現於社會網絡中的權⼒關係及政治經濟。但他並⾮明確定義⽂化,相較於⽂化本⾝更著重於⼈如何觀看⽂化,因為⽂化的觀看⽅式受到權⼒的再現⽽成。這樣的看法突破過去執著於⽂化定義的討論,也以本體論反思了過去⽂化為超有機體的討論。Don Mitchell(2000)綜合諸多學者對於⽂化的觀點,並提出他獨有的觀點。
其中,Mitchell引⽤Raymond William對⽂化的看法,Raymond William認為⾺克思歷史物質論應轉化為⽂化物質論;我們應該關⼼的是社會存在的決定,⽽⾮⼈類存在的決定。⽤以回應Don Mitchell認為⽂化作為社會的再現,此再現反應了⽂化作為物質性存在的反⾝性,以⽂化作為媒介,觀看社會、政治、經濟及⽂化相互作⽤,呈現物質性的⽂化於地景之上。因此並⾮直接談論⽂化本⾝,也⾮談論個⼈,⽽是談論社會整體下的社會間及權⼒。
另外,Don Mitchell認為各地的⽂化有所差異,因此⽂化具有地理性,點出⽂化地理學談論⽂化的重要性。⽂化地理學針對⽂化開啟了不同的對話,雖然相較於其他學科⽂化討論較少,但與其他學科、理論同樣皆有意義及貢獻。下個章節將針對過去⽂化地理學的發展作介紹。
2. ⽂化地理學發展
從⼆戰過後英國解殖,許多殖民地紛紛獨⽴,開啟了多元⽂化的發展,⽂化的發展脈絡,影響了⽂化地理學的發展。⾃Raymond Williams 開啟了對於⽂化⾺克思的討論。Stuart Hall 對⽂化⾺克思有不同於Raymond Williams 的看法,相較關注於社會,Stuart Hall 關注於社會中的個⼈。認為個⼈⽣活在社會網絡中,個⼈的⾝份認同受到社會中權⼒關係的建構,因此個⼈的⽂化受到主流社會的影響,甚⾄開啟了⽂化霸權的討論。Antonia Gramsci 針對⽂化霸權提出更多的敘述,主導階層為了穩固他們的主導性,藉由控制及權⼒轉換並主導⽂化,形成了⽂化霸權,並將物質化的⽂化深⼊於意象形態中,⾃然化社會的想法並穩固主導地位的位置,主導與被主導的動態關係深根於社會實踐中。從⽂化發展脈絡了解⽂化是政治性的,且關注於複數性的整體⽇常⽣活中,權⼒關係如何藉由⽂化製造及再製過程影響個⼈,並鞏固主導權⼒在社會當中的位階及所代表的⽂化。
Peter Jackson 開啟了⽂化地理學對⽂化的討論,了解⽂化及社會是跟隨於⽇常⽣活的,直到Denis Cosgrove 開始關注於空間上的權⼒主導及控制,也開啟了新⽂化地理學,探討政治概念的⽂化,甚⾄到後現代開啟了⽂化轉向,後現代有別於現代是多元、異質性的,理論化⽂化、政治及經濟,關注於⽂化的產製,也因為關注於空間、地⽅上影響,因此出現空間轉向。並說明了新⽂化地理學的四⼤特點:地景作為觀看⽅式與⼈與⼟地間的關係;地景作為⽂本閱讀,詮釋地理的意義;過去⽂化地理關注於鄉村,如今也觀看現代城市中的⽂化;及⼥性主義的加⼊,這四點影響了地理上觀看⽂化及地景的⽅式。然⽽空間轉向的意義在於不同於⽂化地理或其他社會學的討論,從空間上觀看於經濟、政治、社會及⽂化間的關係,並以⽂化作為媒介解釋權⼒對⽂化的影響。
從Don Mitchell(2000)對⽂化地理的說明也了解對於他對於⽂化地景的詮釋深深受到了新⽂化地理學的影響,也更了解了新⽂化地理學的脈絡及發展演進。以下更針對Don Michell 對於地景的詮釋更加的描述。
地景
Don Mitchell 對於地景的觀點及他對⽂化的觀點有些相似,⽂化、地景皆為本體論的存在,藉由物質再現社會網絡、經濟政治的權⼒關係。除了以⾺克思主義探討地景,Don Mitchell 試圖進⼊⽥野、擔任勞⼯階層,透過政治經濟的觀點重新論述地景,他討論地景的⽅式與過去的地景論述學者,像是Carl O.Sauer、Denis Cosgrove 等⼈不相同,以下將更深⼊說明Don Mitchell 對於地景的理解及看法。
1. 地景是社會權⼒網絡
Don Mitchell(2003) 進⼊加州草莓園擔任農務勞⼯,探討政治經濟的權⼒操作如何重新詮釋地景。發現在資本循環過程中,勞⼯與農作物皆作為農夫的資本,受到農夫的權⼒控制,不斷產出農作及財富,社會權⼒網絡也藉由此循環當中的權⼒運作持續維持著,社會權⼒網絡的維持也表⽰了⾝份、權⼒能不斷的再製地景於加州⼟地上。
Don Mitchell(2003) 當中說明他對地景的看法與Carl O. Sauer 及Denis Cosgrove 不同的看法。Sauer 認為⽂化地景是⽂化展現於⾃然地景之上,地景可被閱讀作為地⽅⽂化的呈現,Don Mitchell 認為Sauer 過度客觀,忽略了地⽅政治、經濟等權⼒操作,若以Sauer 的觀點觀看加州草莓園地景,可能會是不同農業⽣產技術或不同國族⽂化在⾃然上呈現特殊景觀,則忽略空間中勞⼒的被剝削及權⼒宰制的情形。另外,Cosgrove 視地景為⼀產物,站於⼀定距離的客觀⾼度觀看,由於每個⼈的社經條件、背景,理解⽅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地景作為“Ways of Seeing”(觀看⽅式)。
Don Mitchell 同意地景作為產物與⼈的意識形態有關,但與Cosgrove 想法的相異在於地景不僅是權⼒者的觀看⽅式,更是受到權⼒者的操作及形塑。結合Don Mitchell ⽥野觀察及與其他學者的對話,地景的定義是複雜的且⼈在當中⾮正義的權⼒控制及被控制的關係,地景既是社會關係的結果⼜是媒介,既是特定⽣產關係及再製的結果⼜是投⼊(Don Mitchell, 2003; David Atkinson, Peter Jackson, David Sibley &Neil Washbourne, 2005),藉由⽣產關係的製造與再造維持了地景,也穩定了此社會關係。
2. 地景是可對話的
地景不僅只是社會網絡中擁有權⼒者⽀配地景,地景也能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對話。意識形態作⽤於物質上被強化,群體內部藉由形象學持續形塑、再形塑等實踐,強化了集體意識型態、群體間認同;也藉由不同意識形態間的對話、⾾爭作為防衛維護了群體內意識形態的運作,同時形塑了居住空間。⾾爭作為防衛不斷的再現地景,權⼒擁有者也同時為地景擁有者,形塑地景樣貌強化邊界也創造區隔,區分我群與他者,再地景詮釋了社會拉扯及⾏動,再現了意義。因此,Don Mitchell 認為地景更像是⽂本,展現想法及實踐上⽂化的差異,時常是對⽴的社會群體和政治關係……(Ley 1985, 419; Knox 1991, 182; see also Don Mitchell 1993),地景展現了社會實踐、塑造於空間中,如同Pred 說地⽅永遠永遠是變化的過程,與特別形式的事物。(Don Mitchell 1993)。
3. ⾰命地景
意識形態在地景呈現的張⼒在前⾯討論地景時著重於單⼀時間尺度,或者未關⼼時間尺度在地景上的作⽤。以下對於⾰命地景的描述除了觀看⾧時間下,群體間的社會關係流動,也觀看地景的變化。⾰命地景⼀詞,⾰命作為完整推翻已建⽴好的政府或社會秩序、或⼀段時間的特殊情況、⼜或者政府事務或特殊情況的極端交替(SOED 2002, revolution III 7a,6b , Don Mitchell 2013),⾰命代表著推翻、轉換等變動形式;地景代表了穩定、⾧期,在某種意義上,也作為從喧囂、擾動的變動⽣活的躲藏(Don Mitchell, 2013)。這所指的⾰命所代表如⼯業⾰命中的「⾰命」,顯著推翻、轉換,Don Mitchell ⾰命地景的意義在於不斷的變動、⾰新過程作為穩固社會位階及地景的⼿段,此⾰命使資本家財富不斷積累的同時,也持續維持了資本社會的正向運作。
若以Don Mitchell(2013)以加州農業地景在政府-農夫-勞⼯三⽅資本社會運作下,隨著各個時代的⾰命變化,地景如何得以鞏固,甚⾄同時影響都市。起初,引進墨西哥勞⼯為了補⾜戰爭時期農業的勞動⼒,後來發現藉由墨西哥勞⼯的引⼊能降低農業⽣產開銷,藉由政府與墨西哥間的外交及合法臨時⼯計畫的施⾏,穩定勞⼯的來源及流動;再加上農業技術更新(例如:機具、農業等),⼤幅增加農業⽣產收益,使農⼈資本不斷積累,也能使資本作為⽣產技術⾰新的資⾦,使農產及農⼈⾝份能在當中不斷維持,Don Mitchell 更說明了⾰命地景使得⽣產⼒深化、鞏固及增加,權⼒和財富進⼀步穩固集中到資本家⼿中。此外,政府藉由政策輔助加州農業⽣產,使得國內經濟提升外,勞動⼒的釋放加速了⼯業化、都市化進程。
Don Mitchell 提出加州農業地景案例,說明地景在資本流動下不斷的再製地景,地景的更新使之愈來愈新,卻也愈來愈相同。我認為此表⽰的愈來愈相同也包含了社會階層的持續穩固,使⽬標相似的農⼈及政府藉由對話的過程,也不斷的穩定塑造地景,也穩固了利益。另外,也從中觀看到社會的不正義,勞⼯仍處於⼯具⾓⾊,需要時⼤⼒剝削、使⽤過後則扔回他的國家。但農⼈似乎很享受此暴⼒,農⼈的對抗使他們很開⼼能掌握任何權利去保護他們所建⽴的利益地景(Don Mitchell, 2013)。
貢獻及其他學者間對話
Don Mitchell 對於⾺克思主義的觀看⽅式,應該是來⾃於⽂化上對於⾺克思的看法,綜合並提出⾃⼰的觀點,像是Raymond William 認為應從歷史物質論轉換為⽂化物質論,關注於社會的存在,並且認為並⾮直接討論經濟本⾝,⽽是觀看社會結構、⽂化及社會對於經濟運作上的影響;然⽽Stuart Hall 則認為⽂化⾺克思應是了解⽂化、政治及經濟三⽅的連結,並觀看歷史事件也觀看現代社會。James Duncan、 Nancy Duncan、Denis Cosgrove和Peter Johnson 提出對於Don Mitchell (2002)中Don Mitchell 對於⽂化的看法,像是James Duncan和Nancy Duncan 認為新⽂化地理學不觀看⽂化本⾝的產物就是錯誤,新⽂化地理學將⽂化視為本體論,⼜認為⽂化是社會結構、控制的的概念,不認為⽂化本⾝是存在的事實,⾃相⽭盾;且認為⽂化轉向本⾝並未影響⽂化地理,⽽是開啟地理學科上不同分⽀的討論。雖然肯定Don Mitchell 對於⽂化的⾒解是個特殊的系統,但Duncan 批評⽂化內部異質性過⾼,若形容為系統似乎不合適;並批評Don Mitchell 利⽤⽂本的概念,不但去政治化也去物質化。最後則認為⽂化很難定義,並認為⽂化地理學者須定義清楚⽂化的概念,總體⽽⾔,Duncan 認為⽂化地理學者過度重視⽂化輕忽了經濟、政治的作⽤,卻也未將⽂化定義清楚。
接著,Denis Cosgrove 對於Don Mitchell 的回饋,認為Don Mitchell 過度強調由理論討論⽂化,忽略了實質上的寫作;另外,Don Mitchell 認為從空間意象了解⽂化在社會的建構感到疑惑,認為空間意象並⾮⼯具,⽽是語⾔系統;最後則是對於Don Mitchell 希望對於⽂化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應該了解語⾔上對於⽂化的定義。
相較於前兩者,Peter Jackson 較為認同Don Mitchell 的⽂化觀點,Peter Jackson 同意Don Mitchell 對於⽂化有更清楚地解釋,也認同以政治經濟的觀點討論⽂化,相較於其他學者以超有機體或過去歷史定義⽂化。但卻也擔⼼若Don Mitchell 以物質討論⽂化是否過於唯⼼論。綜合⾔之,對於學者們提出的好奇,Don Mitchell 則認為藉由理論的爬梳,建⽴了分析的基礎,相較於過去學者,對於⽂化有更多的解釋。也認為⽂化地理作為解釋意象及世界間的關聯,其意義⼤於語⾔學所能探討的,並強調意象背後的權⼒才是更為重要的。最後,Don Mitchell 認為⾃⼰對於權⼒的重視在⽂化地理中可能較為不同,但卻有他的意義性,也了解⾃⾝在地理意象的詮釋較為不⾜,會在未來研究更近⼀步的探討。
除此之外其他不同的研究取徑也對Don Mitchell 有不同看法,像是Steve Hinchliffe 則認為Don Mitchell 將⼈視為主體、與此同時卻有個固定的客體存在。政治分配的展現藉由勞⼒部分區分主體及客體、純⼈類及他者、⽂化及⾃然、觀察者及被觀察者、科學家及他的經驗(Steve Hinchliffe, 2002; Law & Benschop, 1997),Don Mitchell 在論述特定歷史時,將⾃⼰站在歷史的主體位置,未觀看到將勞⼒放置於客體位階,無形地區分為⼈與⾮⼈的勞⼒。此外,Steve Hinchliffe 也說明這樣對Don Mitchell 的批評並⾮否定政治或特定意識形態,⽽是⼈與⾮⼈的⼆元對⽴,會使得Don Mitchell 忽略主體性,成為被動的、⾃然的客體。
針對不同學者對Don Mitchell 的批評,不同研究取徑及觀點的不同影響不同學者對於Don Mitchell 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Don Mitchell 開啟⽂化地理學對於社會權⼒關係的討論。我認為對於Don Mitchell ⽽⾔,⽂化、地景的解釋不在於他的重點,他的研究著重於藉由⽂化、地景等物質性的討論,發現⽣活中的不正義及權⼒在社會網絡中運⾏。
參考⽂獻
- Denis Cosgrove (1996). Ideas and Culture: A Response to Don Mitchell,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1: 3, 574-575.
- Don Mitchel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Emeritus,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 Syracuse University 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Public Affirm.
- Don Mitchell (1993). State intervention in landscape production: The Wheatland riot and the California Commission of Immigration and Housing, Antipode 25:2,91-113.
- Don Mitchell(1995),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Culture: Toward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Idea of Culture in Geography,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 1,102-116.
- Don Mitchell (1996). Explanation in Cultural Geography: A Reply to Cosgrove, Jackson and the Duncans,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1:3, 580-582.
- Don Mitchell (2000). Cultural Ge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 Don Mitchell (2002). Cultural landscapes: the dialectical landscape- recent landscape research in human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3,381-389.
- Don Mitchell (2013). Labour’s geography and geography’s labour: California as an (anti-) revolutionary landscape, Geografl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 95:3, 219-233.
- Don Mitchell (2017).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and urbanism: the view from an exclusive suburb, Landscape Research, 42:3. 277-290.
- James Duncan and Nancy Duncan (1996). Reconceptualizing the idea of Culture in Geography: A Reply to Don Mitchell,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1:3, 576-579.
- Peter Jackson(1996). The Idea of Culture: A Response to Don Mitchell,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1: 3, 572-573.
- Donald M. Mitchel. MacArthur Foundation.取⾃:https://www.macfound.org/fellows/590/
- Donald Mitchel. Uppsala Universiet 取⾃:https://katalog.uu.se/profile/?id=N17-34
- Don Mitchell.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 取⾃:https://www.gf.org/fellows/all-fellows/don-mitchell/
- Professor Don Mitchel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取⾃:https://www.geog.cam.ac.uk/research/internationalvisitors/mitchel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