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瑄(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
「對廣泛事物都有興趣,但很難明確界定自己的愛好」,我想應該很多地理人都經歷過上述階段吧!因此我的地理系人生中除了系上必修外,舉凡普通生物學、政治哲學、程式設計都在我的修課清單中。雖然曾被提醒選課太雜,成績也差強人意,但雜食學習的經驗對我來說還是十分刺激、有趣。
因緣際會之下,我在威爾斯Aberystwyth大學地理系開始博班生涯。當時物質性轉向(material turn)正如火如荼,都市的後殖民研究也方興未艾,這些理論為「空間如何形成」帶來完全不同的想像。也因此我的博士論文主要聚焦理解台灣都市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樣貌。台灣都市(其實還有鄉村)充滿鐵皮加蓋,看似雜亂無章的都市地景,從都市非正式性的角度來說其實不僅是集合常民對於氣候、居住空間、鄰里關係逐步調適的結果;更是政府在戰後都市快速發展、並受侍從主義、民主化以及都市計畫需求影響下發展出來的治理策略。這種都市理解雖然與西方經驗大相徑庭,卻更能貼近台灣都市的日常生活經驗。
畢業後為了討生活,開始接觸台灣能源轉型議題。能源議題由於牽涉到不同技術的特性、基礎建設、國家政策、產業發展等面向而多元且複雜。但是多元複雜的特性使能源議題適合從地理學出發探討。台灣電網高度集中化及國家對於台電高度控制,使得台灣的能源轉型發展路徑與其他自由市場國家(如英國、美國)路徑迥異。因此能源轉型也成為我近期興趣所在與研究重心。感謝彰師大地理系讓我能延續我的研究興趣,期待未來和大家分享更多發現。

錢克瑄老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