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伯邑(中國地理學會會刊主編;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2020 年初春,全球仍在為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蔓延奮戰中的此刻,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 64 期的學術性文章已在「華藝線上圖書館」正式出刊了!網路版的會刊內容,經過整個冬季初試啼聲後,也在每個子項目之下累積了多樣題材的書寫。身為主編,首先感謝作者和讀者們對會刊的支持。

 

本期的學術性文章共三篇,包括兩篇學術論文和一篇長篇的研究紀要。兩篇學術論文分別是黃子倫的「成為市場人:臺中市建國市場拆遷過程的地方感形塑」和孫志鴻的「資料科學對地理學發展之影響」。

 

黃子倫的文章記錄下臺中建國市場拆遷過程,理解不同的行動者如何凝聚、產生形塑地方感的力量;在當前臺灣許多傳統市場都面臨拆遷或改建議題的時刻,本文從「文化轉譯」的觀點提出人文地理學的反思。而長期耕耘技術地理的孫志鴻老師在即將退休之際,從近來資料科學相關文獻的評析中,提出他對大數據、地理學未來發展和人才培育的思考。

 

「尖峰都市在地理空間發展上的體現:台灣 22 縣市個案與理論意義」是由第一作者林漢良領軍的作者群寫下的長篇「研究紀要」。該篇文章試著建構臺灣 22 縣市「尖峰城市」的樣貌,在「創意城市」論述方興未艾的今日,提供更多值得再挖掘的議題。

 

而走了一季的會刊網路版,作為臺灣地理學界研究成果推廣、訊息傳遞與公共連結的平台,目前累積「每週焦點」6 篇、「地理新聲」3 篇、「學術新鮮貨」11 篇、「地理說書」3 篇、「會議觀察」2 篇、「野外劄記」4 篇。網路版是會刊改版後的首要任務。現階段已經搭起初步架構,冀望能依此繼續拓展會刊不同閱眾,開啟更多臺灣地理學界內外多元的串連。

 

會刊接下來除了持續收錄地理學研究成果外,也將藉網路版推廣地理學給臺灣社會大眾。而穩定的稿件仍是成就會刊更好面貌的最主要動能。身為主編,再次誠摯邀請地理學相關領域的各位和對地理學有興趣的大家踴躍賜稿;編輯團隊們相信,每位作者的投入,無論是研究論文或網頁短篇,成就的不只是會刊,更是茁壯臺灣地理學社群的力量。

洪伯邑 2020. 03. 08

64 期會刊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