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珮岑、陳奕儒(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網站小編)

中國地理學會成立於民國二十二年的中國南京。民國四十年在台灣復會,具有悠久的歷史,致力於促進地理學科之發展與普及化,除了出版地理學期刊、推行參加國際地理學術活動、定期舉行地理考察旅行外,也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

回顧歷年的學術研討會,多聚焦於人文地理、環境監測技術應用、地形與地景保育、觀光與經濟地理及地理教育等學術發表及論壇。今年(2020年)11月14至15日,以「地理學建構環境的永續未來」為主題,臺師大地理系與中國地理學會合力主辦「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的學術發表除了歷屆固有的議題外,亦增加原住民族環境知識為本的課程開發、水文學、新動物地理學、都市規劃、以全球尺度為視角探討疫情的監測及跨國人口移動等多元的學術發表內容。

另外,此次研討會共有七場圓桌論壇,聚集活躍於不同公共與學術議題的學者專家、老師與民眾等與談人,進行深度的議題討論。討論議題包括田野書寫與地理學公共性、原住民族教育實踐的中學師資培育、雷達衛星在未來國土監測的角色與發展、地形地質製圖於自然災害防治上的應用、地形演育研究之未來發展暨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地形學研究會、高中地理教育探究與實作教學實務和以英文進行的Employing Mixed-Methods,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Embracing Complexity 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今年的研討會同時也增加多場工作坊,包括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工作坊及空拍實務經驗分享工作坊。此外,亦有兩場寫作工作坊,分別為自然地理與環境觀測的學術寫作及人文地理學術寫作,邀請各期刊的主編及與談教授說明如何寫作學術論文,並分享投稿論文期刊的經驗談與秘訣。

研討會中的學術討論與啟發不應只侷限於教授、學者與學生,更應該走出學術的象牙塔面向群眾,使未能參加會議的民眾可以進一步了解論壇、演講及工作坊聚焦的議題,探究社會政策的實踐並兼顧寫作的公共性。基於本屆多元且深度的議題探討,本會刊團隊決定推出特別系列專題,在台大地理系大學部學生的合作下從旁側寫七場圓桌論壇、四場專題演講及兩場寫作工作坊,試圖以淺白活潑卻不失學術性的文字描繪晚近地理議題的脈動。在此邀請您與我們一同走進2020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的現場,了解當代台灣地理學的發展及公共議題所面臨的挑戰。

會刊研討會編輯群合影,前排由左至右分別為廖珮岑小編、陳奕儒小編與洪伯邑老師,後排由左至右分別為台大地理系紀懷超、黃聲衡、謝馥伊、陳盈璇、歐德昱、黃群凱與張淯翔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