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有關中文名稱爭議,可見參考參考資料中附上的中文文章
洪新恩
這次 COVID-19 全球爆發後,關於 WHO(世界衛生組織) 的種種決策遲緩,甚至包庇疾病發源地—中國,大家應該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各國對於邊境的控管,也是討論重點。接下來將會連載幾篇,透過一些文章和讀者討論武漢肺炎以及其影響下的邊界,還有 WHO 這個近期聲名狼籍的組織。其中這次和下次要介紹的文都在 WHO 3 月 11 日宣布 COVID-19 進入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狀態之前刊載,不過也都有推測 WHO 可能會將疫情危急層度再次拉高。

圖片引自 New Statesman 網站
本篇要介紹的 Coronavirus and the Geopolitics of Disease 刊載在英國老牌雜誌 New Statesman 上。作者 Laura Spinney 是科學記者與作家,著有 Pale Rider: The Spanish Flu of 1918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文章大致分成四大段。首先作者談到中國近代重要的一場瘟疫: 1910-11 清代末年在中國東北造成至少 60000 人死亡的鼠疫。鼠疫讓清朝政府擔心鄰居俄國和日本會趁火打劫。雖然受過英國醫學教育的馬來西亞華僑伍連德醫生在種種努力下,終止了這場瘟疫,不過清朝政府也差不多壽終正寢。
Spinney 接著談到近代中國歷史中,控制疫情(或者說:宣示已控制以情)如何展現國家主權。毛澤東在 1958 年中國南方線蟲熱疫情受控後,興奮得寫下兩首「送瘟神」詩句。Spinney 因此認為習在人民大會堂對譚德塞說的「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以及後來一連串強勢封城政策,都試圖展現中國政府能獨力戰勝這場與病毒的戰役。至於作者對習這段話的穿鑿附會(「魔鬼藏在細節裡」原是英文諺語),倒是有點歪打正著。
第二大段則談及 1918 年開始的西班牙(不是發源地)流感。這場影響全球三年多的瘟疫至少奪走 5000 萬條人命。不僅讓第一次世界大戰收場,也間接造就 WHO 的成立。

1918-1921 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奪走無數人命。這張照片中,有許多美軍正躺在位於 Camp Funston, Kansas 的軍醫院中接受治療。(照片取自 New Statesman 網站)
WHO 是在 1946 年由二戰前垮台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衛生機構,以及多個國際衛生機構整併而成。WHO (理論上)致力於在新的疫情發生時,將資訊統籌並分享給會員國,並要求會員國遵守 2005 年設置的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Spinney 接下來提及 WHO 受挫與不振的原因,例如一些大國(U! $! A!)金援近年減少,以及自身龐雜的官僚機構與燒錢的區域辦公室。然而作者也替 WHO 說話,指出人類逐漸侵蝕自然環境,引發多種動物傳人的疾病,對全球公衛體系造成威脅,窮國受害尤深;而抗生素濫用與疫苗懷疑論也造成許多問題。作者引述哈佛學者 Olga Jonas 的說法,認為富國們對 WHO 的袖手旁觀是自食苦果。
Spinney 將焦點拉回中國政府公布 COVID-19 疫情後的數天。中國周邊國家開始關閉邊界;美國則要求自中國返美的國民要隔離 14 天,並暫時禁止外籍人士自中國入境。這些禁令都無視於 WHO 呼籲各國不要禁航或限制國際交流。Spinney 提出疑問,認為對國民和非國民的差別待遇在防疫上沒有意義,而且讓中美貿易戰以來雙方的張力加大。雖然我對於 Spinney 這部分的質疑不置可否,不過他也提到,有些專家認為關閉邊境有機會減緩擴散。另一方面,Spinney 認為,美國政府為了限制移民增加所提的公衛修正草案,可能讓弱勢移民成為防疫破口。近期也有一些文章,點出美國少數族裔和弱勢移民在疫情中更為弱勢。
文章最後一部分,有提及台灣對 COVID-19 及早反應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因為 2020 總統大選反抗中國併吞的政治潮流,以及中國打壓台灣加入 WHO。Spinney 也提到香港在前一年反送中抗爭延續的情境下,特首林鄭月娥對關閉邊境的曖昧態度(雖然他似乎有點高估了 Carrie Lam)。最後幾段作者對中國對付疫情的強力手腕持保留態度。Spinney 雖然認為民主政體在瘟疫中不具優勢,政府的強勢決斷和限制自由對管控疫情可能有利,卻也提及了中國 2003 年 SARS 時隱瞞疫情的過去。並要讀者觀望疫情過後的習近平、中國和世界將是何種光景。
本篇作者 Spinney 雖然點出一些 WHO 的問題,不過接下來,我會透過其他文章,試著從地理學的角度帶各位看到更多 WHO 失能的原因。
(待續)
參考資料
Coronavirus and the Geopolitics of Disease
我爲什麼認爲「新冠肺炎」的叫法比「武漢肺炎」更有害? 岳理(華文獨立媒體人)
轉自香港網友的臉書貼文 李志德轉載(前端傳媒主編、《鏡週刊》文化組副總編輯)
郝明義:為什麼不應該叫「新冠病毒」-為病毒正名,以及應該問WHO的問題 郝明義(資深出版人、大塊文化董事長)
肺炎疫情下談疾病的命名與汙名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