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端傳媒特約撰稿人)
*西方人的冷落,也是製造島鏈破口的元兇?
雖然中索建交的後續發展,在西方媒體的國際新聞版面中引起的關注有限,但經常自詡為南太區域霸主的澳洲,卻明顯是其中的例外。
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之後,澳洲新聞專題節目《60 分鐘》便分別前往這兩個地方,以及巴紐正在進行獨立公投的布根維爾島(Bougainville Island)進行了採訪。

圖 1 Daniel Suidani 是索羅門群島中最大的馬萊塔 (Malaita)省長。他在《60 分鐘》訪談中提到,中國曾試圖向他行賄 1 百萬美金(Photo Credit: 60 Minutes)。

圖 2 索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也是反對黨主要領袖 Peter Kenilorea Jr. 認為,中國重金利誘索國政府,使其對台斷交並且轉向中國(Photo Credit: 60 Minutes)。
在吉里巴斯,澳洲記者被政府人員跟蹤、軟禁,最後遭到遣返。
在索羅門,他們前往才剛在 2019 年 9 月 12 日(亦即台索斷交前四天)被中國中鐵買下的「金岭金矿」(Gold Ridge Mine),卻發現礦坑警衛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換上了中國保安穿的制服。

圖 3 金岭金矿(Golden Ridge Mine)的警衛,穿上有保安字樣以及中國國旗的制服(Photo credit: 截圖自 Investigation: Why is China on the move in the South Pacific? | 60 Minutes Australia from Youtube)。
在布根維爾,他們拜訪了曾在內戰中扮演關鍵因素的礦坑,討論萬一布根維爾真的獨立,是否也會投向中國懷抱,卻發現中國是目前唯一在當地完整提出基礎設施興建計畫的外資來源國。
這則報導,除了讓人看清九月台索斷交幾乎是無可抵擋的狂瀾之外,也反映出了幾個重點。
首先,中國政府正在世界各地以提供貸款的方式,興建當地人「根本用不到」的基礎設施(比如港口和鐵路);一但借款國無法還債,便可能會將中國援建的基礎設施使用權抵押給中國,作為補償——最廣為人知的案例,就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

圖 4 中國以收購股份加上承諾投資,在斯里蘭卡當局同意下取得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長達 99 年的控制權,引發當地民意反彈(Photo credit: Tamil Guardian, 2017)。
透過這種方式,中國得以在外國領土上,巧妙地取得戰略據點和基礎設施的掌控權,而這種做法之所以能夠奏效,依靠的依然是人類追求「經濟發展」的迷思,以及「幫助經濟發展」這種論述能帶來的正當性。
順著這個邏輯談,對於中國而言,如何維持「中國模式」在經濟上的可行性、讓大家相信中國人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是有用的,便會是一個必須維持的關鍵。就此而言,美國的貿易戰策略,著眼的就不只是希望讓中國失去爭霸所需的力量,也是希望讓「中國模式」的經濟發展策略,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會在論述上失去吸引力。
此外,中國的擴張行動今日的確可以利用「全球化年代中的區域發展」來進行合理化。但我們在做這種指控時也必須釐清,中國的跨國發展倡議(比如一帶一路、太平洋地區的「藍色經濟通道」),和過去美國類似的區域發展計畫(比如馬歇爾計畫和其他各種美援)究竟有何不同?
最後,報導中出現的「金嶺礦坑」,其實也就是太平洋地區均勢消長的一個很好的寫照:原本經營礦坑的澳洲人因為居民抗議、不堪虧損,於是用象徵性的一百塊澳幣將礦坑賤賣掉;現在礦坑輾轉落入了中國人的手中,澳洲人才開始緊張跳腳。
我在索羅門群島和立場親中的記者薩薩科( Alfred Sasako) 面談時,他也曾比喻,索羅門群島就像「一顆漂在海上的椰子」,被西方人冷落無視,只能自生自滅。

圖 5 索羅門群島的命運,對一些當地人而言,就像是「一顆漂在海上的椰子」,不被西方人理睬(Photo credit: Dino Borelli on Flickr, 2006)。
終究,西方國家必須體認到,正是因為這種被西方人「冷落」的感覺,和該地區原本就存在的「反西方」、「反殖民」情緒匯流,最後才會在太平洋地區衝撞出一個個破口,讓中國得以趁虛而入。
***
從索羅門群島返台時,同樣是在巴紐航空的班機上,我又遇上了中國人。
然而這次在破口上來回穿梭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五位漁工——確切來說,是一位船長、兩位大副、一位隨船廚師,以及一位機械動力人員。
座位緊挨著我的漁工李衛國(化名),在漁船上負責掌管動力設備。看我能用英語和空服員溝通,他從兜里拿出一張摺痕整齊的紙遞給我,上頭用英文印著他們的航班行程表,想請我幫他確認無誤。
他們的行程和科學家一樣,為了規避美簽,同樣繞了一大圈,只是方向顛倒了過來。李衛國一行人的啟程地是波納佩,先在巴紐轉機前往馬尼拉,接著再轉乘中國南方航空飛往廣州,最後才轉搭國內線前往大連。其他同行的漁工都是大連人,只有李衛國的老家在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飛到大連之後,他還得自己掏錢坐動車回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