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河岸原住民部落與政府的動平衡/曾柏翔、林俞丞、鄭悅展、楊豐瑞
「阿姨!妳住這裡這麼久了,這邊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災害?」「沒有餒!」不管我們怎麼追問,住在部落30多年的阿姨,都回答我們:這邊沒有什麼災害。老師隨即幫我們換個方式問到:「阿姨家這邊比較高一點點,不過部落裡面比較低一些,下大雨的時候,裡面會有水淹起來嗎?」阿姨終於答道:「有有有,也是有,颱風的時候,是有一點點的水啦,不會說那麼大啦,…到腳這邊而已 (手比劃著小腿肚),不是什麼災害。」
「阿姨!妳住這裡這麼久了,這邊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災害?」「沒有餒!」不管我們怎麼追問,住在部落30多年的阿姨,都回答我們:這邊沒有什麼災害。老師隨即幫我們換個方式問到:「阿姨家這邊比較高一點點,不過部落裡面比較低一些,下大雨的時候,裡面會有水淹起來嗎?」阿姨終於答道:「有有有,也是有,颱風的時候,是有一點點的水啦,不會說那麼大啦,…到腳這邊而已 (手比劃著小腿肚),不是什麼災害。」
我們感受到,地方在面對環境變化或災害潛勢時,有一套根植於地方環境特色會脈絡中的因應方式,而這樣的知識或是說機制,是隨時間動態演進的;而推動演進的力量,可能來自於地方內部的經驗累積、也可能來自於外部的災害事件或公部門災害管理手段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