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與空間的關係性思考——簡介人文地理學者Doreen Massey / 曹善閔

2021-05-27T16:59:42+08:002021-05-20|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 , , |

Massey之於地理學,不僅僅只為學界開啟另一道關係性思考的道路,透過高度參與政策規劃以及社會運動,她更試圖將地理學的知識擴散至學術以外的社會實踐之中。如同她對於空間與地方的解讀,認為地方是由常民的日常生活互動下所建構出來的,而她的任務便是在地理學的引領下,讓在全球化下看似扁平的空間再度活化 ,讓空間再度與社會、日常生活產生連結。

成為市場人:臺中市建國市場拆遷過程的地方感形塑/黃子倫

2020-03-17T10:11:52+08:002020-03-17|Categories: 學術新鮮貨|Tags: , , , , , |

「人如何與地方能有強烈的連結?除了建物保存之外,還有什麼方式能夠將情感延續?」這是過去十年間,我在台灣看到各種文化保存抗爭之下所思考的問題。在本會會刊第64期發表的《成為市場人:臺中市建國市場拆遷過程的地方感形塑》拙作,就是在臺中長期文化抗爭的背景下,試圖回應「另類保存的可能」的文章。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64期主編的話:在改版進程中前行/洪伯邑

2020-03-08T20:35:24+08:002020-03-08|Categories: 會刊公告|Tags: , , , , , , , , , , |

2020 年初春,全球仍在為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蔓延奮戰中的此刻,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 64 期的學術性文章已在「華藝線上圖書館」正式出刊了!網路版的會刊內容,經過整個冬季初試啼聲後,也在每個子項目之下累積了多樣題材的書寫。身為主編,首先感謝作者和讀者們對會刊的支持。

都市縫合的想像與現實:鐵路真的是松山南港待修補的傷疤?/Geofresh 5

2020-02-21T00:19:16+08:002020-02-21|Categories: 野外剳記|Tags: , , , , , , , , , , , |

我們幾位對運輸頗有興趣的同學,恰好在洪伯邑老師的人文地理學通論湊成了一個小組:有捷運迷、也有便當管理局的擁護者。甚至有位同學還趕在課前趕赴松山機場,只求一睹某知名國籍航空一號機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