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地景的交織:Kenneth Olwig / 陳品嘉
Kenneth Olwig(以下稱Olwig)(1946-)為著名的地景學者,其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後跟隨家人遷居於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最後於歐洲進行學術思想的傳播。
Kenneth Olwig(以下稱Olwig)(1946-)為著名的地景學者,其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後跟隨家人遷居於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最後於歐洲進行學術思想的傳播。
Steve Hinchliffe,地理學家及社會科學家。就讀於英國東北的杜倫大學 (University of Durham)的地理系,並繼續在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地理系攻讀學位,並於 1995 年取得博士學位。由於 Hinchliffe 教授在網路資 源中查無任何有關年紀的資料,因此由英制博士學位取得的年份來看,目前約52歲左右。25 年以來 Hinchliffe 有許多期刊論文及專書,並與其他學者合著了 許多文章,是個相當多產的學者,平常分享於 Twitter 上的資訊也大多和學術研 究有關,較少其他生活面向的資訊。
Don Mitchell為著名的⽂化地理學學者,主要關注於歷史上不同⾓⾊在地景上的權⼒關係及勞⼯的社會正義等相關議題,研究⽅法多以⾺克思主義批判、結合歷史敘述。 研究重點主要⼤致分為三部分:對於為勞⼯、藍領階層的地景再造;第二則是關⼼邊緣群體、無家者與公共空間的關係;第三是在⽂化研究的部分,對於⽂化地理學上提出不同的⾒解,以⾺克思主義批判的研究⽅法,開啟對新⽂化地理學不同的對話。
何謂地景?對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地理學家,地景是自然景觀,是今日自然地理學所討論的地形、水文、岩石與動植物等。然而,屏棄大學所接受的地理學專業,投入歐洲地理學思想的懷抱,Sauer把「文化」引入美國地理學界,推翻當時學界主流的地景想像。
Massey之於地理學,不僅僅只為學界開啟另一道關係性思考的道路,透過高度參與政策規劃以及社會運動,她更試圖將地理學的知識擴散至學術以外的社會實踐之中。如同她對於空間與地方的解讀,認為地方是由常民的日常生活互動下所建構出來的,而她的任務便是在地理學的引領下,讓在全球化下看似扁平的空間再度活化 ,讓空間再度與社會、日常生活產生連結。
不管是人類學家研究非西方的原始社會,又或者是地理學家繪製地圖、觀察地形,在Tim Ingold這位長期探索人與環境關係的學者眼中,人類怎麼使用感官、工具去與世界相遇(encounter), 便是自然與人文學科知識建立的前提。若是想在短時間內說明Tim Ingold的思想特色,我會列出經濟人、寓居、製作及感知四個關鍵字。
Denis Cosgrove 將地景與視覺意象的研究帶入文化地理學的研究範疇,開創新文化地理學以觀看作為討論地景的論點,也探索地理如何塑造地景。對他而言,地景不僅是研究的主題,還是產生地理意義與創造地理知識的媒介,透過觀看地景產生的空間理解絕非客觀存在的,而是隱含著個人的社會文化經驗。
紐約時報做出了一份特別的分析,他們利用衛星所拍攝的美國地景影像和顏色,找出與2016大選的關聯。這樣的分析可以更精確的表現出選舉結果在不同地方所展現出來的差異,美國的選舉地圖不再需要是由紅色的共和黨與藍色的民主黨組成,而是綠色、灰色和土色混合在一起的光譜。
《再現與體現:台北市小劇場與都市地景的共構》本篇研究旨在瞄準小劇場於建構都市地景要素的過程。以地景作為分析對象,並加入小劇場的特徵和新形式,分為兩個切入點探討這個動態的過程:再現(representation)與體現(embodiment)。並分析兩個切入途徑裡所處理的歷史、文化、人地互動,將抽象的感覺轉為具有探討價值的議題,最後翻轉並重述都市地景的意義與價值,帶給讀者一個不同面向的「台北感」。
既然所謂的「原始富足」也已經幾乎不存在於現代的部落社會了,而中彩券才有辦法一夕之間滿足你我「現代富足」的需求時,我們又為什麼要讀《原始富足》這本書?本書作者詹姆斯.舒茲曼(James Suzman)首先提醒你我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真的理解採集社會的「原始富足」究竟是怎麼樣的生活嗎?在不假思索地把「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和「現代富足」聯想在一起之前,舒茲曼以文字邀請我們走進他沉浸多年的採集文化地景[1]之中,重新探看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中的狩獵採集民族布希曼人的傳統生活,藉此再想想「原始富足」相對於我們心中「現代富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