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藏版航空公司,看國際外交的尷尬彆扭/李易安
埃及有家很神秘的航空公司,名叫「西奈航空」。這家航空公司只經營一條航線——從埃及的開羅,到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單程飛行距離還不到四百公里,大概就是台北到恆春。奇怪的是,這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完全沒有塗裝(完全沒有,真的就是全白機身),而「西奈航空」也沒有公司網站,訂票還超級麻煩。然而事實上,西奈航空只是埃及國營的埃及航空的子公司,飛機上的機組人員和服務也都由埃及航空提供。
埃及有家很神秘的航空公司,名叫「西奈航空」。這家航空公司只經營一條航線——從埃及的開羅,到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單程飛行距離還不到四百公里,大概就是台北到恆春。奇怪的是,這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完全沒有塗裝(完全沒有,真的就是全白機身),而「西奈航空」也沒有公司網站,訂票還超級麻煩。然而事實上,西奈航空只是埃及國營的埃及航空的子公司,飛機上的機組人員和服務也都由埃及航空提供。
之前聊到沙發衝浪(Couchsurfing),於是就提及自己曾經在寮國差點被沙發主強暴的故事。對方問我:「這會對你造成陰影嗎?」因為他有朋友遇到類似的事情,因此連旅行都不想去了。我想了一下,覺得還真的不會。因為這世界實在太有趣了,就算是想強暴我的人也很有趣。
本文為《歐亞帝國的邊境: 衝突、融合與崩潰, 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 》一書譯者序。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經常是鑲嵌在語言之中的。比如我們說起「邊境」時,腦海裡會浮現的畫面,往往是「邊陲」、「偏僻」而「荒蕪」的意象,總的來說,便是「核心地區」的對立面。
雖然中索建交的後續發展,在西方媒體的國際新聞版面中引起的關注有限,但經常自詡為南太區域霸主的澳洲,卻明顯是其中的例外。 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之後,澳洲新聞專題節目《60 分鐘》便分別前往這兩個地方,以及巴紐正在進行獨立公投的布根維爾島(Bougainville Island)進行了採訪。
然而負責土地事務的索國官員在就該起事件回應記者提問時,卻認為這起事件是場誤會,購買土地的人只是因為不清楚遺址意義,才會將土地圍起,背後並無任何政治意圖,也並非中國政府指使的結果,同時還輕描淡寫地指出,鱷魚溪遺址所在的位址一直都是私人土地,只是在今年初轉手賣給了索羅門「本地」的華商:JQY(Jiangqing Yang)。
沒有想到,我為了採訪,選擇了一條最簡便的飛行路線途經巴紐,卻在抵達索羅門群島之前,就已經先在候機室和三萬英尺的高空中,體驗了中美角力在西太平洋島鏈上的一道破口。然而在地圖上畫出破口的,當然不只是飛機航線和簽證政策而已。
去年底,我在哥倫比亞波哥大的街頭撞見了燈光黯淡、裝修老舊的蘭芳餐館。眼見波哥大入夜後雨勢越來越大,老闆又殷勤攬客,最後我還是決定進門,點了一份綜合雜碎(Chop Suey mixto)。 南美的中國餐館系譜很耐人尋味,背後大概都是不同的離散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