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採訪後記:太平洋島鏈破口上的科學家、漁工和二戰遺址(下)/李易安
雖然中索建交的後續發展,在西方媒體的國際新聞版面中引起的關注有限,但經常自詡為南太區域霸主的澳洲,卻明顯是其中的例外。 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之後,澳洲新聞專題節目《60 分鐘》便分別前往這兩個地方,以及巴紐正在進行獨立公投的布根維爾島(Bougainville Island)進行了採訪。
雖然中索建交的後續發展,在西方媒體的國際新聞版面中引起的關注有限,但經常自詡為南太區域霸主的澳洲,卻明顯是其中的例外。 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之後,澳洲新聞專題節目《60 分鐘》便分別前往這兩個地方,以及巴紐正在進行獨立公投的布根維爾島(Bougainville Island)進行了採訪。
然而負責土地事務的索國官員在就該起事件回應記者提問時,卻認為這起事件是場誤會,購買土地的人只是因為不清楚遺址意義,才會將土地圍起,背後並無任何政治意圖,也並非中國政府指使的結果,同時還輕描淡寫地指出,鱷魚溪遺址所在的位址一直都是私人土地,只是在今年初轉手賣給了索羅門「本地」的華商:JQY(Jiangqing Yang)。
沒有想到,我為了採訪,選擇了一條最簡便的飛行路線途經巴紐,卻在抵達索羅門群島之前,就已經先在候機室和三萬英尺的高空中,體驗了中美角力在西太平洋島鏈上的一道破口。然而在地圖上畫出破口的,當然不只是飛機航線和簽證政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