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動物系列》城市裡的生物多樣性:金門的歐亞水獺 / 梅立昀
有別於新加坡重返城市的水獺,金門水獺自數百年前便在此居住,當地過去的軍事背景以及地貌讓牠們得以生存至今,他們也成為重要觀光資源,吸引遊客前來觀賞。然而牠們也面臨路殺、棲地破碎化等等問題,水獺要如何與人們共存成為一大考驗。
有別於新加坡重返城市的水獺,金門水獺自數百年前便在此居住,當地過去的軍事背景以及地貌讓牠們得以生存至今,他們也成為重要觀光資源,吸引遊客前來觀賞。然而牠們也面臨路殺、棲地破碎化等等問題,水獺要如何與人們共存成為一大考驗。
疫情時代下各國陸續管制出境,導致國內類出國的風氣盛行,尤其離島觀光更是人們的打卡熱點。在金門的旅遊官網強調「遊金門、類出國」的概念下,推薦充滿異國風情的景點,分別為沙美老街改造後形成的沙美摩洛哥,以及受潮汐影響帶來摩西分海景色的建功嶼,吸引旅遊節目、網美、觀光客前來朝聖。本研究將探討沙美老街與建功嶼是如何被主題公園化,透過何種方式進行建構,以及觀光客如何看待被包裝的景點並產生互動。為深入了解沙美老街與建功嶼的發展脈絡,本研究主要以文本分析,來蒐集沙美老街與建功嶼的發展歷程,並輔以訪談居民、線上觀察來了解主題公園化帶來的改變,還有觀光客在旅遊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影響當地的文化與發展。
本文將從金門發展的起落談起,分析出近年來金門縣政府在財政表現不如以往,即使有金門酒廠這隻金雞母,依然在COVID-19疫情與禁止陸客自由行的雙重打擊下,對觀光業造成嚴重衝擊。在此看似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危機就是轉機,筆者觀察到暑期戰鬥營的發展潛力。雖然近兩年戰鬥營因為疫情停辦,但在2019年以前,挾帶著戰地歷史的觀光資源,離島戰鬥營每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國防部與金門縣政府攜手合作的戰鬥營,是否可在觀光業受到影響的此時,透過戰鬥營的方式創造出雙贏的局面?戰鬥營是否可為戰地觀光的新典範?
1949年國共內戰意外地在金馬諸島周邊形成了實際邊界,這對島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這些研究指向東亞處於冷戰結構中,地緣政治因素向下穿透到地方日常生活。相對地,我們則從金馬案例,看到日常邊界實踐反向觸發地緣政治的鬆動與改變。冷戰期間,在金馬不僅有外部邊界隔絕共黨政權,同時也設有內部邊界與作為後方的台灣本島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