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間:以共享為原料,閱讀日常生活的「地方」/盧沛文
第三空間作為揉合了物理與心理象限,再加上時間與使用者的混合體,比起物體層次的空間實踐與精神層次的空間再現,更關注空間如何融合了實體、感官、情緒、經驗與記憶等各種「關係」。地方的建構像是一場和你和我和他都一起參加的接力賽,只要共享的價值一直在,空間的再現就不會停下來。
第三空間作為揉合了物理與心理象限,再加上時間與使用者的混合體,比起物體層次的空間實踐與精神層次的空間再現,更關注空間如何融合了實體、感官、情緒、經驗與記憶等各種「關係」。地方的建構像是一場和你和我和他都一起參加的接力賽,只要共享的價值一直在,空間的再現就不會停下來。
換個場景跟主題,臺灣中南部超抽地下水與地層下陷問題也引發許多政治爭論,但是無論立場如何,也很少有人去問,那些對於超抽地下水與地層下陷的說法,究竟是怎麼樣得出來的。換句話說,儘管明知科學知識會影響我們的環境決策,我們卻往往對於科學知識如何生產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