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的路頭

2020-12-16T23:24:13+08:002020-12-16|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豆包是我來台灣以前毋捌食過的食物,若無,我一直真好玄,伊到底對佗位來的?所以,咱今仔日愛離開教室,追蹤嬰嬰歪歪的路頭。咱今仔日欲討論的內容,攏齊是黃豆佇台灣的生產過程,我有聽人講,一樣米飼百樣人,若無,應該講,百樣黃豆飼百樣人。

走過時代的斜槓獵人,Yukan伯伯的生命故事

2020-12-09T22:12:11+08:002020-12-09|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

住在碧候部落的Yukan Wilang,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二伯」。兒時與在部落號稱「獵王」的父親上山打獵,逐漸成長為一名泰雅獵人。本次的影像敘事希望藉由二伯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感受這位經驗豐富獵人的生命歷程,如何與臺灣社會變遷的脈絡緊緊相扣,並且在其中努力扮演各個角色:獵人,工人,丈夫,父親,以及師長。

南澳泰雅族:酒的角色與想像

2020-10-28T22:51:16+08:002020-10-28|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

穿梭了不同面貌的南澳,了解到「酒」在南澳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早上出門前一杯提神,回家後一杯紓壓,晚上再一杯解愁。雖然酒在不同人與不同年齡層之間,扮演不同角色與意義,不過當談到酒的時候,他們都能侃侃而談,酒在他們口中不再像是一種物品一種食物而已,像在討論一個活生生的朋友一樣。

部落的「一餐」

2020-10-22T13:33:03+08:002020-10-22|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

當談起「部落的一餐」時,我們會想到什麼?我們在哪裡、和誰、又吃了些什麼?在南澳、碧侯與金岳部落的田野調查當中,我們藉由影像與訪談搜集相關資料,摸索著把這些問題串起的方法。我們了解到:食物其實不只是用時空、種類來進行分門別類的「物」而已,而是具備更深層的意涵。

部落的孩子,尋根的旅途

2020-10-08T22:07:41+08:002020-10-08|Categories: 課程產出|Tags: , , , , |

臺灣原住民有不只一個名字。以宜蘭縣南澳鄉泰雅人來說,他們的族名同時包含兩人的生命,前半是自己,後半是父親或母親,平常部落生活中都喚族名;同時,泰雅部落的家族地位重要, 可藉由道出全名來揭示家族身分。由此,族名代表的是部落的社會關係、生活慣習,更是對身為族人一份子的自己的深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