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的哀愁與魅力/李易安
本文為《歐亞帝國的邊境: 衝突、融合與崩潰, 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 》一書譯者序。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經常是鑲嵌在語言之中的。比如我們說起「邊境」時,腦海裡會浮現的畫面,往往是「邊陲」、「偏僻」而「荒蕪」的意象,總的來說,便是「核心地區」的對立面。
本文為《歐亞帝國的邊境: 衝突、融合與崩潰, 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 》一書譯者序。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經常是鑲嵌在語言之中的。比如我們說起「邊境」時,腦海裡會浮現的畫面,往往是「邊陲」、「偏僻」而「荒蕪」的意象,總的來說,便是「核心地區」的對立面。
這次武漢肺炎(COVID-19)全球爆發後,關於 WHO(世界衛生組織) 的種種決策遲緩,甚至包庇疾病發源地—中國,大家應該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各國對於邊境的控管,也是討論重點。
在所謂的全球化時代中,各國之間的交流越顯頻繁,理論上互動的阻礙越來越不成問題,但在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的眼中,各種意義上的高牆從未倒塌,而是隨著全球發展趨勢而不斷地重塑,甚至幻化成各種形式的邊界,例如中國的網路長城。也因此,若全球化時代有關鍵字,那麼「牆」便值得列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