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儒(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網站小編)

自從COVID-19疫情開始,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面臨共同的巨大危機開始出現一些對於相信科學事實和遵守防疫措施而言相當迷信想法行為例如在德國最近就有一場反口罩與反隔離的萬人集會他們認為口罩使人變為奴隸。另一方面,在英國多座5G信號塔遭到燒毀,因為有人懷疑5G與病毒有關聯在美國,則有人聲稱肺炎疫情政府捏造出來的,用來進一步限制人民的自由。當然也有更多選擇這艱難的時刻,將疫情帶來的苦痛訴諸無形的神靈宗教。

本週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COVID-19疫情中,人們因為逆境而選擇回歸到信仰與迷信時,是如何跟這個崇尚理性思考的世界出現Geography Direction上的文章Superstition and Covid-19: How the Retreat into Belief Opens Fault Lines in Our Rationality帶我們重新思考常被學者忽略或輕視的迷信地理分析中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是作者Laurie Parsons柬埔寨負債製磚工人研究延伸製磚工人們工作環境極其惡劣以至於受傷與病痛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樣每天都充滿不確定性處處是危險生活下,人們就會傾向於自身靈魂向命運抵抗的能動性寄託在某個超出自己控制的存在。也因為生活對他們已變得無法預測,當代社會信奉的科學預測準確性也較不能被他們相信了。所以當COVID-19開始散播,疫情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柬埔寨人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也具有同樣的反應,有些鄉下村落開始出現拿著假劍假槍的稻草人替身(Ting Mong),用來阻止疫情侵入住家。這些替身科學上當然對阻止疫情沒有任何幫助,但卻是柬埔寨用來驅趕疾病靈體的習俗也是一種被重新詮釋的傳統迷信。

豎立在住家前的柬埔寨稻草人替身。
圖片來源:Heinrich-Böll-Stiftung

因此成為日常的危機就像是一扇大門,我們對世界的客觀理解打開一道縫隙,成為物質、非物質世界不同認識論之間的節點。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們與所謂非物質靈魂世界的連結活生生的,它們不斷演變再製就像柬埔寨鄉村的替身一樣更是人們所相信的「精神」或「靈持續與日常生活有所相關的證明。

以整個世界來看,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都不容易否定這種有關精神界」的邏輯,但經濟與地理的學術討論下,卻始終缺少這樣的論述,反而傾向於認為現代經濟與治理系統正在慢慢覆蓋掉原本具有「精神」與「靈力」元素的體系但就像是這次COVID-19疫情所揭露的,我們普遍用於客觀分析的框架其實一直都還是與非物質存在有所對話,不論是上帝、惡靈還是陰謀論,人們信仰的系統可能不盡相同,但都是在試圖拒絕物質現實的客觀性危機會使我們回歸熟悉的文化傳統,並將知識(由更多有形證據支持)沿著光譜逐漸信仰(由更多無形證據支持)。

精神世界對人們而言一直都存在,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學術上不再忽略迷信與信仰並不是在否定科學的客觀性,而是理解驅動人類行為地理現象的重要一步。

 

本文主要參考自

Superstition and Covid-19: How the Retreat into Belief Opens Fault Lines in Our Rationality

更多每週焦點專欄

地理學家與地圖學家:做什麼?賺什麼?

要讀懂地圖,就要了解地圖資料的社交生活

如何測量及建立生態系統循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