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儒(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網站小編)

就在幾天之後,全球矚目的2020美國總統大選即將登場。歷經了美國疫情失控、混亂的總統辯論會和總統川普確診COVID-19之後,共和黨與民主黨兩大陣營的候選人終於要在11月3日一決勝負。

這次總統大選的的選舉結果眾說紛紜,究竟是川普會保住總統位置,還是拜登會贏得選舉,還是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不過在關注大選之虞,也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2016年川普初次贏得美國大選的那一次選舉。在今年9月的時候,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The Upshot計畫做出了一份特別的分析,他們利用衛星所拍攝的美國地景影像和顏色,找出與2016大選的關聯。

說到美國的地景,可能有些人會想到如紐約那般高樓林立的大都會區,也有人會想到獨棟房屋不斷連綿的典型美國郊區,又或者是比較沒有人類活動的地景如森林、國家公園和沙漠等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地景都各有不同的顏色和亮度,如果將一張美國牧場影像中的像素依照色彩及亮度來排序,就會得到深綠、淺綠和一點點的灰色:最淺的顏色代表屋頂和人行道,而中間一片綠色則是來自於田野與樹木,顏色最深的陰影則是變成最上方的一點黑色。如果把另一張座落於濱海的度假區影像排序過後,則會呈現黑色、磚紅色到灰色的變化。

Blue Ridge, Virginia. 的地景大多都是綠色(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Lido Isle, California則都是磚紅色與灰色(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上面的每一照片都代表約65公頃的土地,遠遠無法代表整個美國。但如果我們選擇一系列在2016大選中,分別投給川普及希拉蕊的地區,並將它們依照當地投票的比率進行排列的話,就會發現在川普大勝的地區,當地的地景大多是自然景物較多的鄉村和牧場,但希拉蕊贏比較多的地區則都聚集在人造建築較多的地方如都市郊區或工業區。若我們將美國所有地區地景的色彩與亮度,依照川普和希拉蕊在大選中兩人的投票比率進行排序的話,就可以看出更大的差異。

左側是希拉蕊贏較多的地方,右側則是川普贏較多的地方。(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這份分析指出,依照地景色彩分析的結果與選戰結束後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選舉地圖相符,也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票倉分別位於鄉村與都市,而夾在中間的都會郊區(也就是上圖中間的那一片)就會是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地區。若按照美國的國家地景類型資料庫(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進行分類,則希拉蕊勝率最大的地區都有高比例的已發展土地,位於城市裡面。而川普勝選的地區則有更多樣的地景,包括一部分城鎮、森林、農場和水體等等。

文章後段還有提到以美國各州為單位進行分析的結果,以及一些長得很像但投票結果卻差異極大的地景。這樣的分析可以更精確的表現出選舉結果在不同地方所展現出來的差異,美國的選舉地圖不再需要是由紅色的共和黨與藍色的民主黨組成,而是綠色、灰色和土色混合在一起的光譜。

(原文文章圖片較多,在此僅節錄一些,文章連結請按此看

 

更多每週焦點專欄

疫情危機下,理性思考與迷信間的地理縫隙

如何區分都市、郊區和鄉村?

從疫情窺見人地關係:印度封城措施有助於減少森林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