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夏至(都市研究者)

如果大家近月去過旺角一帶,相信都會見過「小江Ⓥ 」的塗鴉,基本上遍佈旺角地鐵站出口及彌敦道,但到底誰是小江?

港鐵旺角站出口的小江V塗鴉

港鐵旺角站出口的小江V塗鴉(楊夏至 攝)

它成為一個比蘋果煙花廣告[註 1]更迷離的都市傳說,連登有人開 post 問,旋隨引起 23 頁的熱烈討論[註 2],有人笑稱是江永祥、張德江、(死者蘇生) 江澤民等,終於有位巴打[註 3]聲稱問到他,噴小江是因為他就叫小江,所以是簽名,但這也不會是一個令人完全釋然的「解答」,小江Ⓥ 的謎團、傳說仍然會跟著這些塗鴉一直存在。

港鐵出口的小江Ⓥ變體

除了小江Ⓥ的簽名,還多了「沒有自由 哪有男女平權」(楊夏至 攝)

我曾在旺角、油麻地、佐敦、銅鑼灣見過「小江Ⓥ 狗官Ⓥ 」,但有些已被清洗,主要出現在黨鐵[註 4]出口、舖頭鐵閘、馬路石壆。大部分的塗鴉都是「小江Ⓥ 狗官Ⓥ 」,Ⓥ 是象徵反威權、無政府主義的 V 煞[註 5]標誌,暫時見過的變體: 狗官當道Ⓥ、還拖Ⓥ、狗鐵Ⓥ、420、沒有自由哪有男女平權、沒有自由哪有大麻合法化。

Kilroy was here 與香港各地的小江Ⓥ 塗鴉

香港各地的小江Ⓥ塗鴉(圖右/楊夏至 攝、組圖) 或可與 Kilroy was here(圖左) 相對照。

二戰時也曾出現一個類似這樣詭異的簽名塗鴉:Kilroy was here[註 6],通常會連同一個擁有突出鼻子、雙手攀牆窺視的光頭男人,現時在不同城市的街頭也能看到這個奇怪光頭男人。據說原來是源於美國造船廠檢查員 James J. Kilroy 在他檢查過的戰艦都會畫上 Kilroy Was Here,因為當時工資是按件計,Kilroy 怕被其他員工篡改而畫上塗鴉去維護自己薪水。艦上看到的軍人覺得有趣便在其他地方也畫上這個塗鴉,在軍人間變得流行,Kilroy was here 便隨著美軍傳播至世界各地,變得廣為人知和跟隨的塗鴉,更有其他國家的變體:如英國的 Chad was here、澳洲的 Foo was here。

Kilroy was here 後來經常出現在流行文化作品當中,尤其是(我最喜愛看的) meme,它已變成全球性的文化符號。所以或許小江已經不是一個人,小江 Ⓥ 是一個概念,只要噴上小江 Ⓥ,小江 Ⓥ 就一直存活延續下去。

註解

  1. 蘋果煙花廣告是香港 2018 年聖誕節起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當時兩支意義不明且具有 1990 年代懷舊風的廣告在香港 TVB 播放,引起香港網友一番討論。相關討論請見 [真相?] [都市傳說] 蘋果廣告製作公司事件始末、真相考究查證與剩下的謎團
  2. 連登討論區 LIHKG 是香港近年重要的網路匿名討論區。大約在 2019 年 11 月時出現這篇「小江究竟係邊個???」(小江到底是誰)的討論。
  3. 香港網路流行用語。由英文 brother 直譯,意指如兄弟般親近。香港網友常以巴打、絲打(英文 sister 直譯)互稱或稱呼反送中運動中的戰友們。
  4. 反送中運動中,運動參與者對香港地鐵(MTR)的貶稱。港鐵在運動中一系列的措施,讓運動參與者質疑其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打手,並破壞站內設施作為反制。被質疑的事件如默許 721 元朗站白衣人攻擊中將乘客趕下車、811 讓警方在太古與葵芳站施放催淚彈、831 太子站警察疑似打死人卻趕走記者並封站、多次大遊行期間封站卻載運警方等等。有關港鐵在反送中運動中的爭議可參考 BBC 中文網的香港示威中屢成目標的港鐵: 從國際「樣本」到被封「黨鐵」;想了解更多港鐵近年北上中國其他城市發展的討論,請見香港本土研究社的「黨鐵之路:港鐵北上發展算算帳」。
  5. V for Vendetta. 2005 年反烏托邦驚悚電影。香港譯為《V 煞》,台灣譯為《V 怪客》。電影中主角所戴的 Guy Fawkes 面具的影響力原本只在英國和 Guy Fawkes Day ,自此超越國界,在各國抗爭中不斷出現。想知道 Guy Fawkes是誰,可以讀 National Geographic 的這篇介紹。2019 年 10 月 5 日,香港特區政府實施〈反蒙面法〉。有人於 11 月 5 日此法生效滿月時發起「全民V 煞日」,號召示威者帶 V 怪客面具抗議。「在香港街頭的《V 怪客》們:反叛漫畫經典,如何成為香港精神象徵?」一文有對電影緣起的介紹,以及與這次反送中運動的關係。關於黑韓,啊不對,Guy Fawkes 面具的中國生產鏈請見 Quartz 這篇 Your “V for Vendetta” protest mask was likely made in authoritarian China
  6. Kilroy was here 的起源討論可以參考  What’s the Origin of “Kilroy Was Here”?  美國歷史博物館於 2003 年收藏一批具有此塗鴉的軍用帆布,可見 Kilroy Was Here
  7. meme 迷因需要解釋嗎?!在這個迷因時代,可以參考鄭國威的有圖無真相的迷因梗圖時代

 

其他精彩野外劄記

如果在波哥大雨夜裡,一盤雜碎/李易安